Thursday 30 September 2021

回顾师训的那段快乐的日子——若漪

谢谢秀云,因为她的推动,所以我也忍不住动笔啦!

回顾师训的那段快乐的日子。。。。。。

初次获得师训培训课程的通知书,心里是万分的不想。当年只希望能升入大学,过个大学生活是我的梦想。但是,由于当时家境所逼,我只好来到了关丹德伦敦师训学院。关丹是我蛮熟悉的地方。这一走心有千千万万个不愿,看在每个月的345令吉的津贴,那只好接受呗!

记得初来报到一看,“天呀!”,比我中学学校还“老爷”的学院!我被派到与实习学姐一起住。他们蛮照顾我、颜丽琴与杨月芬。经过约三个月的时间,我们学姐们毕业了,我们只好各自找地方居住。又三个月,我们再次搬家,这回我们三个好朋友都自己找同班同伴了!这也是我在师训的搬家乐! 这回我去了“情韵小轩”。

说是小轩,里面却住了十一位培训老师。老大陈素芬号称陈老师(虽然如今身为副校长咯!还是喜欢叫他陈老师),老二邓秀蓉简称老妈(现在不认我这女儿咯!),老三邵婷简称老鼠婷(别打我哦!),接下来不分先后又陈素珊(陈老师妹妹),杨桂芬、林美芬、黄雪晶、黄惠明、蔡惠明、邹丽芬、符秀金(谢谢素珊提供资料,抱歉不记得了!),我就是这家长得最高年龄最小的老幺!

每个月的庆生会,情韵大厨“陈素珊”就会掌厨!印象中最喜欢她的 Ayam masak mereh。曾经讲师也有来“视察”,顺便参加我们的庆生会。

接着就是实习生活,第一次的实习是派到最远的昔加末(Segamat)励智华小。我和素珊同一所,我们居住在黄雪晶的家。她母亲是位老师,与实习的我们同一所学校。依稀记得曾去附近另外一所,也是同一届同学实习的住处。。。。。。好阴森的老店屋。楼下是幼儿园,楼上确实许久没人居住的地方。由楼下上至楼上的简陋楼梯,边走边怕,因为通风的楼梯处就是坟地!晚上还得站在那儿刷牙洗脸、冲凉。。。。。。不知他们怎么度过!

第二次实习,也被派到很远的劳勿(Raub) 中竞华小。这次与我同行的有黄淑丽、洪瑞成、王志强,我们还有别号 Biawak”。怎么来的蜥蜴称号我也忘了,但是,至今我们还是 Biawak 称呼哦!打开相簿事事难忘,我们的快乐、难过。。。。。。一下子无法一一说出,感恩有你们!

依稀记得讲师来视察时,很害怕但又很开心,害怕被视察时的不爽快、准备详案、被挑、被剔。。。。。。开心是视察之后,讲师会带大伙去吃一顿开心的一餐。哈哈哈。。。

其实,实习时与小朋友的玩闹真开心!教导不受课程限制,老师可以尽情发挥,把最好最棒的呈现出来!如今事事受限制,尤其对学生的要求也改变了!孩子开心没被限制,老师开心因为没要求。这种学习常态真的很棒!

但是,往日的关丹之旅,让我激发另外一股的友情、有趣、开心、难忘。。。。。。的人生。谢谢关丹,谢谢德伦敦师训。不忘再次谢谢秀云,你启动了我动笔咯!

文   若漪

Tuesday 28 September 2021

PC 2


我们一群人,分成3班,PC 1,PC2 和PC3。每一班都他们的特色,PC 1 有才华,PC 2很文静,而PC3就是古灵精怪。

我们每一家都有三班的同学,所以我只认识我家的,很少去结交其两班的同学。

可是我们学校的活动,来自别班的同学也参与,所以有的同学也合得来。

我记得,PC 2,除了几个比较特出的,其他的都是乖乖女,至少我所认识的丽琴就是其中一位。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,可是家庭背景不一样,虽然我们都是老大姐,可是我还有两位哥哥,而她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姐,一个很照顾家人,一个很细心的大姐,虽然她小过我,但是挺照顾我的。

美娇和春梅,我们都是一个团队的——篮球队,尤其是参加全国运动嘉年华的时候,篮球队体现了团队精神,时常在一起练球,时常出外比赛,而且还把冠军捧了回来。

宝珍、秀雯和蓉玉是我的同居人,大家同住两年半,感情就像家人,很久没见到她们了,也是从面子书得知她们的近况,大家都过得很好。

我记得有一位同学,长得很高大,戴着一副眼镜,名叫林淑玲,原来和我学校的老师同名。我很有印象的,有人还曾经提起,她比黄讲师还年长一年。当时候的学员,许多都是当了很多年临教,才申请到师训学院。

还有一位,名叫良欣的同学,一位很好笑的人,看起来特有趣,我还以为她真的叫良心,原来是良欣。

还有几位同学,PC 2 的美女,其中一位——淑莉,最近联络我,还向我买书。后来知道原来她和钦财已经在一起,我尽力地去回想,淑莉是谁,后来终于在一张若漪分享的照片看到了。原来她和若漪曾经在劳勿一起实习过,看到了她的照片,我有印象了。关丹人,很斯文,装扮大方,时常戴着笑容,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,所以也少了对话。

兰珍在群组提起,她、安妮和艳芳参加会员才艺比赛,艳芳吹笛子Basikal Tua,她和安妮合唱《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》,三人还各赢得奖金三令吉。

PC 2 的男生,记得的是钦财、瑞成和志强,还有一位,问起了丽琴,才知道的名字——山云。每一班的男同学不多,而且时常担任班长,协助讲师,所以熟悉的也是那几位。

PC 2的男生,都在学院找到了他们的另一半,而且都是自己的同学,看来多了一份了解,也多了一份缘分。瑞成和美珠,志强和艳芳(不幸于2014往生了),山云和佩华,而钦财和淑莉,虽然不是在学院牵着手走出来的,可是缘分却围绕在他们的身边,后来他们也走在一起了,希望他们生活幸福美满。

看回了照片,看到一张我们去参加吉隆坡篮球选拔赛的照片,钦财和瑞成都参加,那时候的男生,真是稀有动物,到那里都受欢迎,什么活动都有他们的踪影。而志强,给我的感觉就是憨直,不苟言笑。

后来在Ah Thock 分享的照片和写的东渡文章,PC 2 的男生,钦财和志强也一起东渡,后来艳芳更是和志强团聚在砂拉越。而东渡的PC2 同学,也只有民洧在砂拉越落地生根了,因为缘分远在他乡。

虽然写下的文章还是有些遗漏,可是同学们的分享,让我把PC 2一些点滴,零零碎碎地凑在一起,希望能让PC  2的同学,也可以回想他们的曾经。

Sunday 26 September 2021

德伦敦系列 —东渡



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,感谢他们在你成长岁月留下美好的记忆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~慧海~

秀云私讯要求我写东渡南中国海的故事,我二话不说马上答应她。但后来才惊醒发觉自己的东渡的记忆已封锁近四份之一世纪,要回想起得靠旧文件和照片。这样才慢慢筑起凌碎的记憶。

也不知谁订下的规矩,单身汉必须送去东马洗礼数年,才能返回西马执教。所以那些还没注册的男生赶紧去办人生大事。所以当年12位男生只有6位被送去东马。我当时是抱着既来之,则安之的心态去面对这次的调派。毕竟年轻不出去走,还得待何时?当时在学院接受3个星期的SSB课程,就收到信说将被派去砂州。被派去砂州还有民洧、志强以及咏国。沙巴则罕佟和钦财。


93年十一月下旬,返回家乡准备了一些文件和护照,人生中首次乘搭马航的飞机飞抵古晋。我们一行人在一家酒家接受三天两夜的安置工作岗位的解答会。散会的当下晚上我们一行四人加上其学院的华裔学员,我们登上瞭望台诉说彼此的理想,还拍照拍留念。其实当天晚上大家忐忑不安,因为刚在下午我们才拿到要去那个省执教的信件。咏国被派去林梦,志强去民丹儿的马拉东,我则在诗巫。民洧则在距离我们之间的一间小学叫养正小学。但可惜,翻箱倒柜却觅不到这张珍贵且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。

由于我、民洧及志强都被派相近的地方,所以我们三人明天一早乘搭飞机抵诗巫旧机场。当时的机场紧挨市镇。民洧和志强有人安排接待,我则没有,我问了当地人,这里人说宁兴华小SRB NENG SHENG学校靠江边,所以指示我去码头买十元的票,乘快艇可抵达学校。但上了船问了搭客他们不知晓,船夫没听过这间学校。所以我被送去最后一站Kanawit下船,过后再折返Sibu。我被迫拖着行旅和拿上羽球拍跑去教育厅去询问。幸好遇到贵人——黎家熙和张铭发老师,他们是在当地执教的西马老师,在他们的安排下,我才有落脚之处。过后也联络上校长,隔天乘校长的骄车去离诗巫35公里的学校教书。后来得知,黎家熙老师已是现任麻县的华小校长,而张铭发老师是麻县教育局助理局长,真感谢他们当初的拔刀相助。

我执教的学校是一间微型华小,离拉让江Rejang River 岸边只有400公尺,这里是复级班,大约五十来位学生,半数是Iban 族。这间学校有电但没有自来水,厕所建在小河上。全校五位老师加校长,所以要包山包海。


第一年和senior 同住,第二年自己搬出去住,我有叫民洧一同住,他更喜欢住在学校隔壁。但他每周末都来我这里过夜,延续紫禁城的友情。住离诗巫20公里的志强也不时会过来我这儿相聚圆德伦敦之情。艳芳隔年过来与志强团聚,我们更常常一起游山玩水,走遍砂州各地。九六年淑莉和锦华也千里迢迢过来找艳芳,过后我们还飞去林梦找咏国夫妇。

在砂州诗巫会有许多空闲时间,除了教一些补习外,常常与senior 和诗华教师公会的教职员交流球艺。日子还算过的充实,厨艺也是是这时候学会的。

三年的日子迅速溜走,九六年底,我、志强、艳芳和民洧在志强家Bintangor一起努力,并互相取暖重考STPM,成绩出榜后,志强成绩最好,我则次之。我获UPU 的大学录取信,但志强却没有,后来我向大学当局询问,发现志强是跟我同样被录取,并且同系。后来调查后,才知校长扣压了志强录取信。经过不少波折,半年后他也成功进入UPM。而民洧则在我离开一年后,获得UMT录取,就读心理学。后来,也回到诗巫定居了。

这是我的一些在砂州的分享,谢谢秀云,让我获得启发,希望自己重拿秃笔,会继续涂涂写写,就如美国作家亨利米勤说,写作跟生命本身一样,是发现的行程。让我们发现更多生活慧智,让生命活的更有意义。我也要谢谢曾经在一起的朋友们,感谢你们的互助,让师训生涯更充实且充满有阳光,请今后多多交流,圆德伦敦30年的梦。

文  祝家满

我们曾经是华文老师

我们在学院受训两年半,两次的实习,大家都准备毕业后,准备整装待发,好好地当一位华文老师,就好像我们的初心,当一位华小的华文老师。

踏入校园后,开始执教的日子,生活非常忙碌,就好像一般的老师,为学校做出贡献,为学生付出一切。我们都学以致用,把在学院所学到的知识,用在我们的教学上,希望不令讲师们失望。

在教育界,我们必须时常提升自己,那么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机会。

在小学执教了很多年,有的开始为了自己的前途,选择继续深造,然后不再当华文老师了;

有的半途出家,不再当老师了,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,继续打拼;

有的拼命地找外快,帮补自己的生活开销,而我就选择了教补习,然后编写作业簿;

时间过得很快,教育政策也不断地在改变,我也改变了初衷,不再当华文老师,当一名国文老师。记得为此,还被逼去上课程,也闹了很大件事。

我不再是华文老师了,我记得我曾经告诉黄讲师,当时他也没什么反应,可能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吧!可是,我还是在华小服务,而且是我的母校,所以我对于教育的热忱,从来没有改变过。

许多时候,我们就是必须认清自己要走的路,我们也必须接受事实,只要曾经做出努力,我觉得已经是不错了。

我们曾经是华文组老师,我们的初衷从来没有改变过,有的选择改变跑道,并不是他们不热爱华文,而是我们必须选择适合我们的跑道,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未来。

而我一直都在改变我的跑道,我一直都在找适合自己的跑道,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孩子们的教育。

我想许多改变跑道的同学,他们的初心还在,虽然他们已经不是华文老师了。

我们应该更加欣慰的是,许多同学都过得很好,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跑道,找到了更好的生活,找到了自己的未来。

Saturday 25 September 2021

Mr Nanda


Mr Nanda,他是一名印裔讲师,身躯高大,挺着大肚子,嘴角上留着二撇胡子,每一天都带着笑容。

看到他时,都不忘称呼他:“Selamat pagi Mr Nanda!" 或是“Good morning, Sir!”

他就会亲切地回应,“Hi!”,“Good morning!”,“Selamat pagi!”

他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,当然英语也不懒,所以和我们沟通都不成问题,偶尔还会说几句方言,让我们这一班新生倍感亲切。

虽然我们都是华文组的,可是还是必须上其他的课,国语、英语、音乐、美术、烹饪、ICT等等,面对着不同的讲师,每一个人的教学法也不同,虽然我们都是成人了,可是有的同学还是带着少年心,那就是一股爱玩的心,又怎么可能静静地上课呢?

他一位很风趣的讲师,很喜欢上他的课,他叫我们Pedagogi。我们每一天上课,在闷热的课室,上课时间也很长,有时候,感觉得非常累,尤其是对于好动的人来说,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。还好Mr Nanda 的课一点也不沉闷,让我提起精神好好地听课。

Mr Nanda 的课是让我觉得有趣的一堂课,他的风趣,他的言语,他的举动,他的笑话,总是搞到我们哄堂大笑,打消了沉闷的气氛,所以大家都很期待他的课。虽然有时候他会爆出一两句酸言酸语,但是也感到乐在其中。

我很记得他说的一句话:“Jangan gantuk!kalau gantuk pun kena buka mata-mata besar-besar!”后来,我开始教学的时候,我也告诉我的学生:“要睡觉,也要把眼睛打开大大的!”结果,孩子们真的打开大大的眼睛,可是脑海里是一片空白。

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有的还是刚刚从学校出来的,有的是在温室成长的,面对着不同的环境,当然就会面对许多问题,而讲师就是我们的家长,引导我们面对问题。我想Mr Nanda 一定会好好地协助印裔学员,就好像我们的三位讲师。

后来学院关闭了,Mr Nanda 也到其他学校执教,也升职担任SMKAP的校长,还是美娇和美玲的校长,直到2015年退休。

记得有一年,美娇和美玲带队到吉兰丹举办的全国诗歌朗诵比赛,已经退休的他也随队观赛。我、丽琴和若漪到酒店和他们聚一聚,我们还拍照留念,几句的寒暄。他看起来还是老样子,没多大的变化,反而是我们,变化蛮大的。

虽然已经退休了,还肯出来参与活动,看来应该过得不错,希望他永远都是那么健康。

Friday 24 September 2021

离别后的相聚


毕业后,大家分路扬镳,各奔前程。有缘的就分派到同一间学校,无缘的,可能以后也再不见面了。

我回到家乡,我、丽琴、若漪和秀芳,偶尔还相约。

我记得碧田申请了幼儿教育系,假期的时候,就会到哥打峇鲁的师训学院学习,有空的时候,她就会约我们,那一段时间,见了她几次面。

后来她荣升督学,应该是带队来吉兰丹参加全国诗歌朗诵比赛。记得那时候,我、丽琴和若漪约了碧田、美娇和美玲,我还看到Mr Nanda, 我们也不忘拍了几张照片。美娇看到我,还叫我Captain,好久没人这么叫我了,而叫我Captain的,就是一群曾经是德伦敦球友的她们。当晚,我们也聊了很久,久未重逢,话题特多的。

最后一次见到碧田,应该是她受邀前来哥打峇鲁,参加我学校校长的荣休晚宴。我们四人,来自德伦敦师训学院的学员,拍照留念,很是开心!

和惠莲的相聚,是我到新山探望妹妹的时候。记得那时候,我到Aeon Mall 的大众书局,就在大众书局,我遇见惠莲了,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她。我们再次相约,然后吃了一个午餐,大家闲聊近况。她告诉我,她曾经被劫匪,还割伤了脸。不过她就是那么勇,曾经是我们PC 3另类的人。

至于玲玲,曾经的好友,毕业后几次相聚,后来我们有了家庭,大家都很忙,也没有联络了,很遗憾!

两位陈老师,也曾经到过吉兰丹,我们也曾经很陈老师相聚,但是时间总是很快溜走,也不容许我们多谈了,过后我也不再和陈老师见面了。至于另外一个陈老师,曾经来过我的学校,但是大家都很忙,好像有打个招呼,可是都不多谈。

侯碧华曾经跟随阿莫回到吉兰丹,我们约了叙旧,后来,也不再收到碧华的来电,我们也不再见面了。

虽然学院有回院日,可是我也没有参与,也不知道为什么,可能我也不愿意参加吧!

至于PC 3的聚会,后来我也忘了,他们有没有再聚会,因为大家也开始忙着工作,忙着家庭和升学。

至于其他的人,我已经很久没见了,最近的视讯,我看到了美燕、Ayoko、金英、雪娥、陈老师、良心、小芬、爱萍等等,好久不见,大家还是别来无恙。

不知道什么时候,大家可以再相聚,时间不留人,我相信这一句话!

写了德伦敦1993,也回忆了许多,岁月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脸上,可是我们的心还在。

或许我们已经忘了以往的一切,有的也改变了,有的选择忘记,有的不想再回忆,而我好像断片了,有人提起了许多以往,我又慢慢地想起了许多往事。



Thursday 23 September 2021

三十年了


1991年,我们踏入德伦敦师训学院,开始学习,一起生活,开心玩乐,结交朋友。

2021年,我们离开德伦敦已经30年了,我又开始找回曾经,那曾经给我留下许多回忆的美好日子。

光阴似箭,我见证了这一切,只有从黑发到白发,才会感受到,时间已经从我身边溜走了,想捉也捉不到了。

我感叹,我无法把时间留下,但是我可以把回忆留下。我把回忆写成文字,把文字留在部落格,把照片上载至照片库,让我以后也可以见证我的曾经,原来我们曾经在德伦敦留下了足迹,而足迹中有你我他。

虽然学院已经不再存在,我们也无法回去当初我们初次见面的地方,可是回忆留下了,相簿留下了,我现在把我们彼此的回忆放上云端,让大家重看从前,原来我们认识彼此,只是太久不见,我们已经慢慢地忘记了彼此。

三十年,好长的时间,我回顾从前,重温和室友的每一天,重拾和同学们的欢乐,虽然已经无法重来,可是却是让我感受当初的温馨,因为有你们的在我身边,点缀了我的人生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我觉得我应该把握时间,做自己想要做的事:

我想再到关丹,然后和同学聚一聚,再去一趟林明,吃山水豆腐,吃林明面;

我想再到海边,然后跳入大海,感受一下海浪声,看看海水还像以前那么清澈;

我想再次见见凌讲师和黄讲师,看看他们过得好吗?虽然我曾经见过黄讲师了;

我想再次到一个城市,然后信息我认识的人,问问他们:“有空吗?大家聚一聚!”

之前,我从来没有如此的感觉,家人就是我的一切,可是我却忽略了,其实我的一切不只是家人而已,我渴望得到更多。

二十多年了,我是不是忘了自己的存在,也忘了身边的朋友,把自己困在一个空间里,其实那不是我要的生活。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如此,看来我们只有到了一个时间点,然后又再次清醒了!

Tuesday 21 September 2021

登林明山


一个星期的迎新周过去,我们开始学习了,忙碌的生活,并慢慢地适应了学院的学习生活。

后来,黄讲师也加入华文组教导我们了。瘦瘦高高的他,一副书生样;凌讲师属于资深讲师,可是却更容易融入学员的生活里。

我记得,我们还在第二年,凌讲师带领我们去登林明山,随行的还有黄讲师。

我们在林明住宿一个晚上,可是我却没有印象了。我只记得,天还没亮,我们就走到林明山下,山下附近就是林明小学。

然后,我们就依着山路走上山。那时候的我,还可以轻松登上山顶,可是有的同学,却是一路走一路停,大家也不敢怠慢,必须在天亮之前登上山顶。

一路上,还有人也在登山,看来大家也是赶着天亮之间登上山顶,好欣赏林明山的日出。

我们上到山顶,已经是汗流浃背了,天还是一片黑暗,不知道是不是云层太多太厚,感受不到阳光的照射,也看不到太阳公公跳出来。时间过得太久了,也忘了有没有看到日出。我们就是在林明山拍照留念,凌讲师,还有年轻的黄讲师,看得出大家很累,可是大家都很开心。

天还没亮,有些暗,可是不难看到大家的笑容,大家就在山上欣赏风景,眼前的厚厚的云层,看不清楚前面的风景,带有神秘感,可是却显出了云雾里的美。

天很亮了,我们也下山了,许多登山者也陆陆续续下山了。下到山下,我们小贩中心吃早餐。而这里最好吃的就是山水豆腐,真的特别好吃。

后来的行程,我就不大记得了,因为我曾经到过林明几次,有些混乱了,可是,我觉得能够登山林明山,是一次难得的行程,因为同行的还有一班好友,更难得的是,还有凌讲师和黄讲师的陪同,而且那也是我唯一一次登上林明山。

来自吉兰丹的


我、丽琴、若漪和秀芳,都是来自吉兰丹哥打峇鲁。我们到学院报到,若漪、秀芳和我读同一班,是PC 3 的一分子,而丽琴是PC 2。

三个来自PC 3的吉兰丹人,多了时间相处,也时常出游,所以大家都相处得很愉快!不难看到我们的照片,都有着我们三人的照片,这时候,我才发觉,原来我们四个来自吉兰丹的,从来都没有合影过。

毕业后,我们都派到不同的地方去,而我们几个来自吉兰丹的,还是回去吉兰丹。而我也回到母校执教,就是因为我必须担任篮球教练,可是没想到,多年后却不再教球了。

有时候,有人问我:“还在教球吗?”

我就回答:“不教球了,去搞科技了!”

现在人家再问我,我就说:“不搞科技了,去写作了!”

这就是我二十多年的变化。

记得回到家乡的前几年,空闲时,我们几个人也会相约,大家聚一聚。短短几个小时的见面,大家谈了许多,互相问候。我们都是在不同的学校,对于还是菜鸟的我们,当然离不开的话题,就是小孩子的趣事。

后来,秀芳去深造了,更是被派去关丹了,而丽琴也搬去彭亨,吉兰丹只有我和若漪。我们的聚会,就是在假期,丽琴回来了,或是秀芳回家,大家也会相约,然后互相问候。

后来,丽琴搬回家乡,而且还和我同一间学校执教了,可是在我们不同办公室,工作忙碌,也少了时间交谈。

若漪呢!更是少见面了,她发生意外后,我和丽琴去探望她,还好后来的她没事了,偶尔还会看到她出现在球场。

日子久了,秀芳也没回来了,更是在最近发生了意外离开了。我看回了照片,我们合影的照片,都有她的脸孔,不苟言笑,可是说话确是头头是道,想不到!

想起了她,我记得有一次,她在呈堂的时候,班上的马来同学有意刁难她,问了她许多问题,可是她却对答如流,堵住那位同学的嘴巴,可想吉兰丹人的国语不懒,千万别找碴!

我们四个人,虽然都是华文组受训出来的,可是我和丽琴却是半途出家了,不再教华文了。还好若漪还是华文老师,延续了华文教育。

四个来自吉兰丹的,现在剩下了三个,不过我们还是热爱教育,教育我们的下一代。

(后记:我编写德伦敦1993,看着相簿,翻了又翻,写了一篇又一篇,许多团体照,都有秀芳的样子,我突然掉泪了!我曾经想过,我要邀若漪及丽琴,再去关丹一趟,再和秀芳聚一聚,可惜却不如愿了!)

中秋节快乐



记得当年,一间小小的学院,位于关丹的市中心,几排的单层建筑物,没有宿舍,所有的学员都必须在外面住宿。

我们还没学院报到之前,学长学姐已经为我们张罗一切。每一批的学长学姐毕业了,然后就收纳新来的学员,有的必须和学姐学长一起住,有的就可以和同一批的同学一起住。

记得那一年,我们的学员特多,我想他们一定找了很多个地方来安顿我们,真的感谢他们!

每一家都住着 PC 1,PC 2及PC3 的学员,应该还有一位幼儿园的学员,每一个人都相处融洽。

我住在绿园,不知道为什么叫绿园,住在高楼,对面是“阿姐”,楼下是卖五金的,附近是菜市和小贩中心,非常热闹,看不到一点绿地,也感受不到一点绿色,或许是用来比喻一班刚出学校出来的小草小花吧!

绿园对面是欧之家和情韵,也是我时常溜达的地方,去欧之家找玲玲,去情韵找小惠明剪头发。过了一条大马路,印象中还有两家,不过不知道叫什么名字。

在前往学院的路途中,会经过两家,一家是龙凤殿,另一家叫什么,就不知道了。为什么叫龙凤殿?当然是住着龙和凤。男女合住的一间屋子,大家相安无事,还是必须一起动手搞卫生。别以为男女住在一起容易找到对象,可能缘分不在那一家。

至于其他的家,我也不甚了解了,时间太久,许多事情都已经模糊了,倒是希望有人提醒我。

在学院学习,就是要搞很多活动,那么日子才容易过,不会那么沉闷,也是为了让我们也感受节日的气氛,不会日日思乡。而且进行活动的时候,还要每家呈现节目(可是我没有印象了,因为我不会表演。)不过有照片为证。

我们庆祝中秋节,也欢庆农历新年,至于其他的节日,我也忘了。不管是什么活动,大家就是聚在一起,吃吃喝喝,开开心心,看看表演,虽然远离家乡,可是一点也不寂寞,因为大家的相伴,大家的欢乐声,已经驱赶了思乡的感觉。

今天中秋夜晚,有同学分享了他们的照片,我也随意地写了这篇文章,祝大家中秋节快乐!


《红日》


 《红日》,李克勤唱的一首歌曲,想不到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歌,还是香港劲歌金曲。

那时候的我们,喜欢来个小聚会,看看口袋多了一些钱,或是努力地存钱,然后大家约定一起去卡拉ok。

我记得卡拉ok就在离我家不远,过了一条大马路,就在一栋建筑物的楼上,至于第几层就忘了。

我们买了一堆零食,虽然指定不可外带食物,可是我们还静悄悄地带进去,然后一群人走入卡拉ok,卡拉ok里灯光暗淡,已经开始播放当时候的流行歌曲。我们很早就到,所以没有客人,我们就好像在包场了。当然那时候的心态就是希望可以多唱几首歌,过瘾!过瘾!而且如果是早场,饮料的价格就比较便宜。

我们就是钻进靠近麦克风的座位,一群人挤在一起,桌上放着带来的零食。我们每一个人点了一杯饮料,应该是汽水哪一类吧!也许有人没点,我们也不在意了。

麦克风插在唱台上的麦克风架,就好像我还没到师训时候的卡拉ok,我时常去的地方,还烟酒都尝试,不过这里就比较小,也没有舞池,所以就是纯粹地来唱歌而已。

可能口袋里的钱不多,也可能是未来的老师,必须照顾形象,也可能是和一群乖乖女来玩,所以我都没有点酒,就是点了一杯饮料。

吃喝开始,当然不可再浪费时间,然后就开始点歌了。要唱歌的,就把歌名写在一张小白纸上,然后就递给工作人员。

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响起了,轮到是谁点的歌曲,那么就上台开始大展歌喉。

我很有印象的一首歌曲——《红日》,好像是汉佟点的歌曲,他拿着麦克风,然后随着音乐,开始唱起这首歌曲。《红日》,节奏非常快,也飙到很高音,广东话不好,气不够,也唱不起这首歌曲,我也是学了好久,才勉强唱得出几句。

我很喜欢这首歌曲,时常都会听到别人点的一首歌曲,我们看着字幕,也跟着一起唱,唱到没气的时候,就停顿一下,然后再继续。

记得我在家乡的时候,就是时常听到这首歌曲,当时候的香港歌星那么出色,卡拉ok场所,就会听到Beyond、李克勤、谭咏麟、张学友、张国荣、梅艳芳等等的歌曲,都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歌星,我们都是唱他们的歌成长的。

那时候听着这首歌曲,荧幕上的字眼,就好像我的命运:

命运就算颠沛流离
命运就算曲折离奇
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
别流泪心酸 更不应舍弃
我愿能 一生永远陪伴你

一生之中兜兜转转 那会看清楚
徬徨时我也试过独坐一角像是没协助
在某年 那幼小的我
跌倒过几多几多落泪在雨夜滂沱

一生之中弯弯曲曲我也要走过
从何时有你有你伴我给我热烈地拍和
像红日之火 燃点真的我
结伴行 千山也定能踏过 

想不到,今天再次在德伦敦1993写部落格,我记得这一首歌曲了。

可是我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,我不再觉的生活颠沛流离,也不觉得做人没趣;
而我一生人兜兜转转,也看清了我的人生;
我的一生之中弯弯曲曲,我也经历过了;
现在的我,好像看到了红日,又再燃点真的我;

希望以后的日子,就好像红日,不管是孩子、家人、朋友、同学,还是同事的陪伴,我都能面对一切,希望是!


照片中的人,是我熟悉的人


从一开始设计部落格,我就开始拿起相机,然后为每一个人留下他们容貌。我在整理照片的时候,我很喜欢把满是笑容的照片,然后收集起来,编辑成为一个视频。

后来,我慢慢地把这个工作放下了,我不怎么用心了,因为我已经开始放下相机,我也找不到我想要的笑容了。

我再打开我们的照片,我看了很多遍,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主题,让我把故事写下来。

我找到了很多主题,写了很多篇,也找回了许多回忆,一些值得我留下来的回忆,有些模糊的回忆,零零碎碎的回忆,我也尝试把故事拼起来。

我翻看相簿,每一张照片,笑得那么灿烂,那么开心,不是因为比赢得比赛,不是因为成绩考得非常好,不是旅程的风景特好看,而是我们的身边的人,让我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,我很喜欢如此的笑容。

我在相簿里看到了我,原来以前的我,是多么的开心,每一张照片的笑容,是那么地好看。后来的我,已经发现我不甚出现在照片中,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拿着相机,而我也不怎么喜欢拍照了。

年轻的我们,不管是两个人的照片,还是许多人的合照,都是充满了笑容,就好笑一群好玩的小孩,而当时候的我们,就是一群好玩的年轻人,凑在一起的时候,可以制造了许多故事,而故事中是充满了无限的欢乐。

不知什么时候,我把相簿收起来,好久都没拿出来了,直到最近,我才拿出来,好好地再重新看一次,看看那些我已经逐渐忘记的脸,然后希望再回忆,是否可以记得以前,那曾经年轻的人,那张总是挂着笑容的脸。有的还清楚记得,有的已经淡忘了,不知什么时候,希望有人再重新提起,照片中的人,是我熟悉的人。

这世界那么多人


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,莫文蔚唱的一首歌,我很喜欢听的一首歌。我听了很多歌,有时候,就是从歌曲中找到了灵感,然后就写成文章,就是那么随性。

这世界那么多人,我们偏偏会相遇在一起,那是一种缘分。

或许有许多人不怎么感觉,而我却感觉到,一个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,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见,相识,知交,相伴,怎么可以说不是缘分呢?

我很相信上天的安排,安排我们在一个地方相遇了,有的成为知己,有的成为点头之交,有的甚至很陌生。不过,看回了所有的照片,原来已经埋藏着一种很深的感情,只是一直以来,我们因为生活,而把以往的美好的回忆埋在心里头了。

不知道大家的感想,可是我却是一个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的人,认识大家,是我的荣幸,是我的幸运,因为要接受一个人,并不是容易的事情,毕竟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,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,大家的个性不同,要磨合是需要时间的。

很幸运的,我认识了许多朋友,不需多少的言语,不需要太多的时间,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,也让我在两年半的学习生涯,充满了挑战和欢乐。而那欢乐的时光,也让我体验到了,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是无法以言语去形容的。

可惜的是,时间和生活,破坏了一切,不是我不够珍惜,也或许是我已经不在乎,等我想要再找回当初的感觉,可是时间已经回不去了。

我很想要停留着过去,可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这么做,而我现在能做的,就是把从前的点点滴滴,留在心底,把文字留在部落格——德伦敦1993。

时间永远都不会停留在你想要的时间点,而时间的流逝也隐隐约约地暗示我,时间不留人,而我能够做到的事,就是珍惜眼前的时间!


Monday 20 September 2021

我们曾经的约定


毕业后,大家也开始忙碌起来了,有的人很幸运,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执教,我们三个来自吉兰丹的,都很幸运,回到吉兰丹;有的被派到不是属意的学校;有的希望远离家乡,到其他的地方看看。

我记得,我们的约定,大家决定一个相聚的地点,然后东道主招待。

第一年,是去邦咯岛,忘了谁是东道主,谁负责的行程。我记得好像先到实兆远集合,然后就到红土坎码头,乘搭渡轮前往邦咯岛。

第一次的聚会,超过一半的人都出席了,可能大家才分开没多久,大家还期望能够相聚一场。大家也玩得很开心,难得分开了一年后的聚会。

记得当时候的邦咯岛就好像是一个小渔村,我们一群人四处走,我记得我们还到餐馆吃海鲜,然后欣赏风景。可惜时间过得太久,许多记忆都模糊了。留下的照片,也只不过让我找回我们的回忆而已。

第二次的聚会,地点在吉兰丹,我、若漪和秀芳负责行程。这一次的行程,不到一半的人数。我看回照片,我们去吉兰丹的旅游胜地——睡佛和龙船庙,以前睡佛就是大家必去的旅游胜地,我也很久没去了。

后来,我们还到越过了泰国边境,去了哥乐河,至于有没有去到合艾,我就忘了。以前,我就是时常跑去哥乐河,吃喝玩乐,可是现在很久不曾再去了。

后来,我好像也没有再去第三次的聚会,至于有没有聚会,我也忘了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?时间太久了,可是为什么当初的约定,后来的我从来没有印象,是不是我开始淡忘了我们的过去。

通讯不发达,造成我们也不再联系,后来有人在群组加入我,可是我却提不起劲要参与其中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?

我只是在面子书知道大家的近况,有的却选择不再联系,有的选择找回曾经熟悉的人。

二十多年过去了,甚少出外了,更不用说再去找回久未见面的同学。

希望接下来的日子,可以再见久未见面的同学,大家好好地聊聊,好好聊聊过去,好好聊聊现在,好好聊聊未来。

Sunday 19 September 2021

我的理发师


在师训学院学习,当一名穷学院生,每一个的津贴不容许我随意花钱,我想当时候的学院生都是如此吧!

我记得只有回家的时候,我就会理发,而理发师总是把我的头发剪得很短。可是,爱玩的我,很少回家,所以只好在关丹理发,而我找到了一个专用的理发师——小惠明。

我们的学院有两个惠明,为什么叫她小惠明,可能她的年龄比较小,或是她的体型比较小,我也忘记了。

小惠明的家在情韵,就在我家对面,我想要理发的时候,就告诉她一声,然后约定时间找她。

听小惠明说过,她时常在家里帮忙人家理。我找她理发,这样一来我就可以节省理发的钱了。再说,我的头发应该也不难理吧!

记得理发前,小惠明就拿来一张报纸,然后再报纸的中间剪了一个洞,然后就把报纸套进我的头。我的头很大,我想一定要剪很大个洞吧!我的头发很多,而且我喜欢留到很多头发去剪,省时间。

开始剪头发了,她拿了一把剪刀,想不到她到学院来还准备了剪头发的剪刀,如果每一个人都收费,那么就多了零用钱,可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给她钱,而是简单的道谢就跑人了。

我的要求不高,就是把又多又厚的头发剪短,剪薄就好了。她动作很快,就是照着我的头型,把头发剪短了,然后我随意看看,也不敢多批评,因为是免费的,只要看得顺眼就好了。

头发剪短了,地上都是我的头发,我记得时常去理发的时候,理发师就说:“哇,那么多的头发!”所以,他们最喜欢把我的头发剪得很短,而我也很喜欢,简单又清爽,不需要如何去处理。

后来回到家乡了,当了一名老师,我也甚少把头发剪得太短了。理发的时候,我总是叫理发师手下留情。

而在疫情期间,也不敢再出外理发了,头发长了,白发长了,那么就拿着孩子理发器和剪刀,对着镜子,然后慢慢的把头发剪短。头发剪得长短不均也没关系,因为也没人去看。

我很感谢小惠明帮我理发,因为我很不喜欢到理发店理发,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去处理头发,也不喜欢花太多的钱去处理我的头发。

三千根发丝,说得没错,而我最不愿意的就是为头发而烦恼,所以现在我也学会了自己染头发,自己剪头发,而我也记起那位曾经帮我理发的人,谢谢她!



你们还好吗?


93年年终,我们毕业了,大家就在礼堂相聚,一个给我们的惜别会。

简单的聚会,短暂的惜别,大家互相向对方告别,告别的话语不多,就是寒暄几句,希望大家来日再相聚,希望大家珍惜彼此,希望大家过得好好的。

大家拍照留念,不放过和好友的留影,为的是给彼此的一个留念,记得我们的曾经。

那时候的聚会,原来已经隔了那么久的时间,再过两年就已经30年了,而我们都过了半个世纪。

30年,有多少个人能够有30年,光阴似箭,说得没错,到了这个年龄的时候,就会有所悟。我们过着忙碌的生活,工作家庭填满了我们的时间,而我们之间的友谊,已经被时间给所冲淡了,而我也差点忘了,我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过去。

我们当初的激情,我们当初的约定,可能大家也忘了,而我也忘了,不是因为不留念,而是必须向前走。当我们朝着自己定下的方向,然后不断地向前走,然后我们就会慢慢地丢下许多,许多我们已经觉得不是很重要的事情,我们已经慢慢淡忘的感情,我们曾经拥有的过去。

我找不回以前的感觉,是因为我已经感觉不到以前的激情,因为只有年轻的心,才会如此。很开心年轻的我,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回忆。

而现在的我,只是回忆从前的美好,然后感叹着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。

我们会不会有一天,再次的见面,拥抱着对方,然后问候大家,你们好吗?




一把磁性的声音


我们的学院没多少个华人讲师,除了华文组讲师,还有一位讲师我特有印象。

记得我刚到学院的时候,每个周末,我们都必须在周会场地集合。

一个长得很高的讲师,穿着整齐的衬衫,系着宽型领带,带着黑色框的眼眼镜,嘴角上的两撇胡子,头发光滑油亮。他站在台上,手拿着麦克风,然后缓缓地道出声来。哇!他的声音,好磁性,吸引了我们在听他的说话。我在想,怎么那么磁性的声音呢?如果他再年轻些,一定迷倒了许多少女。

他对我们一群新鲜人说了很多话,都是学院里的规矩,磁性的声音,倒是要注意听,至少没那么沉闷。

看着他的装扮,就是已经不适时宜了,就像一般办公室的白领,所以我只对他的声音感到兴趣而已。

我忘了他的名字,因为只记得他的磁性声音。

我的印象中,他有没有教导过我,我也忘了,可是我很记得,他和凌讲师曾经带篮球队到吉隆坡参加选拔赛。他和我们合照,站在人群中,黑色框眼睛,两撇胡子,显得有些高,也特出了他的存在。

后来,可能也习惯了他的磁性声音,没感觉怎样了,只记得他就学院里的其中一位讲师而已。

(后记:黄讲师的留言,Mr Loh,而且还传来一张他的照片,并且加了一句越老越帅,我又记起一位讲师的名字了。)


我们曾经是师训学院生


编写了很多个部落格,从来没有想过写师训学院的故事,听到同学提起,于是就下笔,当然也邀他们一起写,可是却看不到有任何反应,可能我不够诚意吧!后来也看到了Ah Thock 的东渡和若漪的回忆录,也向黄讲师邀稿,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人,把自己的回忆记录在德伦敦1993。

我开始设计一个部落格,设计简单的部落格对我来说不是难题,难题就是部落格里的内容。终于,我设计好了部落格,写我在德伦敦师训学院的回忆。

我慢慢地开始回忆我在师训学院的日子,回忆了许多事情,想起了许多人,还有许多的故事。

在学院的那一段日子,我结交一批好朋友,我们一起生活,一起学习,一起玩乐,一起旅游,一起共同奋斗。他们在我的生命中占了一部分,让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义。

然后把我的在学院的学习生活写出来,一直不断地写,写了很多篇,有的记忆犹新,有的非常模糊,人就是如此,只记得自己想要记得的事情,或是美好的事情。只是记得生命中重要的人,而许多的过客已经在回忆中消失了。

原来我在在这两年半,遇到的人,度过的日子,去的地方,都值得我把故事写出来,希望我能找回更多的回忆。

两年半的时间,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回忆,回忆里充满了酸甜苦辣,有苦有乐。从相簿中,我看到了陪伴我走过那两年半时间的人,还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。

我的成长过程,都是有故事的,而故事里的人物,就是好像是我生命中的过客,而每一个过客,就好像给我的记忆中留下了点点滴滴。

踏入社会工作,后来有了家庭,我忘了我的一班好朋友,不知道为什么,可能通讯不好,可能太忙了,大家都忽略曾经的一切。

忙碌的工作,繁忙的家事,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,我已经忘记了我的以往,包括我热爱的篮球、和我一起成长的同学,还有一起度过学习生涯的同学。

现在,我开始找回我的回忆,编写了一本书,然后再编写有关教学的书,而写德伦敦师训学院的部落格,也只不过希望慢慢地记录我的以前。

两年半的相处,和他们相处的时间,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,可是时间却是最好的证明,时间可以冲淡一切,而时间也磨灭了我的记忆。

有的人仿佛不曾出现在我的记忆中,通过照片,我找回了零零碎碎的记忆,看到我们曾经相处过的日子;

有的人永远都在我的记忆中,他们就是我生命重要的人,可是我们却忘了彼此,多么可惜!

曾经那么美好的时光,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过把它写出来。

我不知从何时开始,失去了许多记忆,可能是不愿意去记得,或者是因为岁月擦去了记忆;

我也不知何时开始,想要拼命地找回许多回忆,一些我觉得值得留念的回忆,一些无法抹去的回忆;

我们的人生就好像一个拼图,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,拼命地把人生拼好,有的缺了一角,有的无法完成,有的还在继续寻找,希望把人生的拼图拼好,给自己留下完美的人生,可是,人生怎么可能会完美呢?

我自认有着不是很完美的人生,有些遗憾可以填补,有些遗憾却是抱憾终身。

或许将来的日子,可以慢慢地填满我的人生清单,只要时间允许,我会尽力!

 (后记:曾经何时,我们曾经是那么地熟悉,可是,我们却忘了彼此。一段那么美好的日子,有的人选择忘记,有的人选择逃避,有的人选择留下,有的人......)


Saturday 18 September 2021

游金马伦太平


1993年的2月份,我们相约到金马伦,秀蓉的家乡。时间过了很久,我印象中,好像是从怡保乘搭巴士前往金马伦。我到了秀蓉的家,很大的一间家,空气清新,天气爽朗,难怪她不喜欢关丹的天气。

我们在金马伦,秀蓉带我们去参观花园,各种各样的花,很是漂亮。我们还到果园,是一种很大个的柑,我们还采来吃,很鲜甜,可是我从来没在市场看到这种柑,难得有机会现采现吃新鲜的水果。

我们还去参观茶园,茶园非常大,整个山坡都种满了茶叶,我们在茶树里拍照,大家躲在茶树里,可是看到的是更加广阔的茶叶山。可惜那时候还是使用菲林相机,要不然可能会拍得更美的景象,大家的笑容更加清晰。

在茶叶山,可以看到工人在采摘茶叶,到了茶叶厂,还看到工人在进行茶叶包装工程。不得不佩服,英国人把茶叶从斯利兰卡带来的茶叶,还种在金马伦,让我们有机会看都是茶叶的茶山。

金马伦有许多英国殖民留下来的古迹,而茶叶山就是其中一种。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华人从事农业,可想他们在这里已经是落地生根好几代了,佩服!忘了呆在金马伦多少天,但是倒是走了不少地方,看到了许多的美景,高山拥抱的漂亮湖泊,广阔的大草原,英殖民留下的建筑物。

秀蓉为我们找了一间民宿,当晚的天气很冷,大家还出外找吃的,结果冷得不得了,大家不断地在颤抖,但是感觉很好,因为多了欢乐声。

记得下山时,我们乘搭的巴士,巴士司机的驾驶技术非常了得,他对于崎岖不已的山路了如指掌,每一个转弯都掌握得很好,我们坐在巴士上,东倒西歪的,晃得不得了。我想如果吃饱了,肯定莲黄疸水也吐了出来。我看巴士在那么狭窄的山路上行驶,真是捏了一把冷汗。

我们的下一个行程是前往太平,和黄讲师集合,我们会上太平山过夜。

登山太平山,乘搭的是越野汽车,这类型汽车,我时常乘坐,因为爸爸的吊车就是越野汽车。越野汽车行驶向太平山,只要一条山路,也只容许一辆汽车上山或是下山。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,斜度很大,所以越野汽车才够马力行驶上山,就好像福隆港,爸爸就是驾着他的越野汽车,带我上去福隆港一游。大家坐在车上,猛捉着把手,转来转去,非常刺激,偶尔还听到喊叫声。

我们到达了太平山上,入住一间很大间的别墅,别墅是以前英国殖民留下来的,非常大间,可以容纳十多人,现在已经是成为大家避暑的民宿了。我们在这里过了一个晚上,自己准备早午餐。我就是在这里,见识了黄讲师真的一面。

和黄讲师同行的还有继程法师,我第一次看到那么随和的法师,能够认识他,倒是很有趣,他还跟我们玩乐。

晚上的天气非常冷,大家围在一团玩游戏,我最有印象的就是玩扑克牌,谁输了就必须喝一大杯水,结果跑了好几趟的厕所,那时候,感觉黄讲师真是在陷害。

一天过去了,我们下山了,还到英国殖民时留下的英联邦公墓,是抗日而牺牲的军人墓碑,很是宏伟,想不到一场战争剥夺了那么多军人的性命。

过后,大家去太平的著名旅游胜地太平湖。我记得太平湖旁的许多老树,大家还躺在湖边。还有一根根竖立的白色柱子,好像是叫情人道,我们还在那儿摆了不同的姿势,拍照留念。记得早几年前再去太平湖的时候,这些柱子已经毁坏不已,而且到处都是人,感受不到以前清幽的感觉了。

结束了太平山之旅,我们就回到师训学院了,收拾心情,准备上课了。

行程里的点点滴滴,许多都忘记了,记忆有些模糊,可是我还记得大家玩得很开心,大家所露出的笑容,是一种回忆。

一起出游的日子

读书时代,我随着篮球队,四处去比赛,也四处去看看,到了许多陌生的地方,也看了许多人,也结交了许多朋友,也认识了许多不熟悉的人。

那时候的学习生涯,不让我感受我在学习,而是让我过着很自在的生活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
在师训学业,多了一份责任,因为我必须毕业,然后就正式地踏入社会,成为社会的新鲜人。可是我很喜欢学习的生活,至少没有生活的压力。

两年半的学习生涯,结交了一班朋友,认识了更多的事物,更多的时候,我喜欢一起出游的日子。年轻真好,可以无忧无虑,就算口袋里没有多少钱,也可以很开心,因为不需要住很豪华的地方,不需要吃很好的食物,不一定要去高档的餐馆,说话无须多顾忌,人很自在。

我很怀念大家在一起的时间,每到一个地方,都给我带回许多不同的回忆。我看回相簿,原来我们曾经留下的足迹不少,而相片里留下了我们年轻时的样貌,那年轻的心态。

大家走在高原上,乘坐老又旧的巴士上,经历那崎岖不平的山路,挤在绿油油的茶园拍照,躺在宽阔的草原上,漂洋过海看夕阳,闯关感受不同的土地,还有许多,我都必须慢慢找回来的回忆。

我喜欢相片中,每一个人的笑容,都是那么干净,因为还是年轻的时候,没有被岁月洗礼过,那种享受生活,活在当下,是我现在应该享受的生活。

还好留下了许多照片,给我慢慢地找回那时候的回忆,我现在慢慢地把那记忆留在部落格,分享出去,原来我们曾经年轻的日子多么地美好。




PC 3


PC 3,就是因为1991年的那一批学员人数众多,所以出现了PC3,而且是另类的PC 3。

PC 3,一间远离大家的课室,仿佛处在人间烟火,确实是的,因为就是靠近食堂,食堂员工开始煮食的时候,一阵风吹来,就会闻到一股油烟味、饭香味、咖喱味、辣椒味等等,刺激了我们的味蕾,搞到我们的五脏庙在抗议了。

处在偏远的一个角落,有时感觉到讲师都迷了路,迟迟未进班,而我们也乐得清闲。这里甚少讲师经过,我们就好像学生一般,无人管,真是乐开怀,讲话也比较大声了,时常会充满欢乐省,打破了沉闷的气氛。

不过,我就不喜欢这里的课室,没有大树的遮荫,旁边是篮球场,又靠近厨房,实在太热了,所以最期待能到设有空调的课室上课,可是偏偏只能到音乐室,又是自己不喜欢上的课。

我们班的人数约30人,来自全国各地,有的是临教,就像我,准备毕业后,可以继续享受学校的生活;有的刚从学校毕业,希望找到一个出路;有的上不了大学,就踏入师训过日子;有的不知道要做什么,就考入师训试试运气。

PC 3,融合各种不同性格的人,每个人的特性,倒是需要一些事件来磨合,还好,我们都很合得来,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很充实。对于我,我多了一个空间,发挥所长,也多了一个空间,逃避家里的压迫感。所以,我很享受当学员的生活,就好像当学生,只顾学业,只顾玩乐,无须为生活而忙碌。

我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人,可是在两年半的时间里,大家的热情,使我很快就投入了这个大家庭,结交了不少的好朋友,让我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。

班上只有三个男生,谭志文、陈汉佟和祝家满,各有特色,让我们多了一个依靠,有事就找他们去办就好了。志文,国歌指挥,我时常看着他站在站台上指挥,我很好奇,为什么他不用双手指挥,只是用单手,我也没有问他,可能那是他的特色吧!有时候,感觉挺有型的。

汉佟,很有领导能力,国语讲得不错,最好和讲讲师打交道,也是讲师的得力助手,而且还和我们班的小芬,凑成一对,也是我们班唯一的一对,至今都是那么幸福,很替他们高兴。

而祝家满和惠莲就像我们班的开心果,有他们在,真的很开心,时常放出许多笑弹,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欢乐,不再沉闷。但是开心的事实在太多了,我也忘了。而我最喜欢的是侯碧华,她的说话幽默,感觉不到好笑,但是又是非常好笑,想念和她的谈话。后来他和阿莫凑成一对,还陪伴阿莫回吉兰丹的家乡,我们曾经短暂相遇,期待再见到她,那可爱又幽默的她。

陈老师就像我们的老师,一位大家姐,总是时常提醒我们一般捣蛋鬼,见好就收敛了。我看起来,怎么也看不出当老师的特色,温柔好学,斯文有礼。我很佩服一些同学,一看得出,就是有一个老师的样子。

一群古灵精怪的人凑在一起,但是也不失大家的特色,所谓出得厅堂,入得厨房,大有人在。不管是在台上,或是在运动场上,都有特出的表现,让我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学院生活,处在一个很好玩的地方。

我、若漪和秀芳来自同一个地方,若漪就像一个小妹,虽然个子非常高,可是却不是打球的料,因为太斯文了,和她打球,我害怕把她撞伤了。而秀芳,名字和我相差一个字的人,虽然平时沉默寡言,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,可是熟悉后,却发现偶尔说话时,也很有趣,而且时常走入人群,可惜......

刘秀美,记得她的家乡是在文冬,曾经去过她的家。记得有一年,我带队到老勿参加全国篮球比赛,带着学生上云顶高原玩。回程的时候,巴士司机竟然把我们丢在文冬巴士站,不载我们回去劳勿了,因为当晚有大马足球赛,彭亨州争夺冠亚军,大家都赶回家看球。一群学生逗留在车站,也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可行,我只好找秀美求助。还好他的爸爸牺牲了看球的时间,找来了几辆计程车,载我们回去劳勿。出外要靠朋友,这句话说得不错,那时候真的感受到了!

廖金英,英文很好,也很好聊,有几次的出游,都有她的踪影。在视频的时候,虽然多年不见,可是话题还是很多。


爱薇,从大城市来的,我记得她的歌声很好,也很认真学习,虽然如此,可是玩的时候,她还是混得来的。还有同学提起,她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,可是还是非常清醒,讲师提问的时候,她还可以回答得头头是道,服了她。

秀榕,一个来自高原地方的女生,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,她喜欢坐在窗口旁,然后看着窗外沉思,好像很多心思。后来,我的得知闷热的天气,造成她很不舒服。不过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,她适应了,又露出了开朗的样子,可能那就是她的真面目。曾经到过她的家,凉爽的天气,清新的空气,非常舒服,难怪她会不适应关丹炎热的天气。

玲玲,我的好朋友,我印象很深刻,她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,然后我就用力的捏她,让她清醒片刻,我想当时候的她,一定很讨厌我。可是后来我们却成为了好朋友,还去了几趟旅行。只是,大家后来有了家庭,也不甚联络了,不知她可安好!

还有一些同学总是很安静,但是不失为PC 3 的一份子,他们也时常参与PC 3 的活动,让我们的行程里增添了色彩。我忘记了许多人的名字,往往提起了,也要想很久,可是却无法忘记,我们每一次旅程,都曾经有他们的足迹。

很开心惠莲邀我和大家的视讯,久违的相聚,还是老样子,我看到韵诗不再是以前的可爱的小女孩了;我看到了金英还是像以前一般健谈;我看到了陈老师还是老师的样子;我看到了美燕还是静静地默不作声;我看到了久未见面的小芬和汉佟;我看到了雪娥还是斯文大方;

我回归家庭,也忘了外面的世界,最近开始写书,慢慢地找回回忆,原来我想找会以前的回忆,而回忆中充满了许多欢乐,还有许多人,我在想,我是不是曾经忘了自己的存在!

期待再看到更多的PC 3同学,我曾经在清单里列出,希望再见想见的人,希望再去一次关丹,找回那失去的回忆,虽然有些回忆已经不存在了。

我认识的老凌



初来学院报到,感觉很忙,早上上课,下午课外活动,晚上偶尔也上课,回家也忙着讨论功课,生活过得很充实,就好像投入了另一个世界。

在学院的前几个月,华文组只有两位讲师,那就是凌讲师和涂讲师,他们就是负责教导华文。记得91年那一批学员,人数较多,比之前的录取人数多了一班,确实的人数就忘记了,所以挺热闹的。

两位讲师负责那么多学员,确实非常辛苦,因为不但要在教导学员,还要出外视察。不过还是看到他们非常尽责,很努力,进班时总是充满了精力,不断地传送知识。我看得出,这就是对华文教育的热忱,虽然后来我不再教导华文,可是我对于华人子弟的教育,也从来不松懈。

凌讲师有个女儿叫凌筠,我至今还记得,因为很少人会取单字名。他每天带着女儿,送到学院的幼儿园上课,然后自己就去上班了。凌云长得很可爱,时常就看到她出现在学院里。我们对叫她的时候,她也会露出笑容。

凌讲师进到我们的班,总是带着笑脸,鼻梁上顶着一副眼镜然后,老老实实的,不像一般在学校的老师,总是那么严肃。或许他知道我们都是成人,不需要像学生一般的教导我们。

凌讲师叫我们语音,我每一次听他说的华语,有时候,说到口水都喷出来,可能太兴奋了;有时候,真的有点难于捉摸,可能我处于的小地方,多数都是以方言交谈,说华语也参杂了方言。而他的一口标准的华语,让我听了,感到有趣,有时候还莫名地笑了起来。那时候的我,心里在想,怎么我说的华语那么烂!

其实我也不是什么读书料,花了许多时间在运动方面,考试成绩也足以应付。其实,我的年代,有些卓越的同学,也面对了升学的问题,许多没有如愿考进大学,只好提早踏入社会。有的就去读师训班,当然,后来也有的一有机会,也逃离了教育这一行业。就好像,我的原意是当一名警察,后来也投身教育,这就是华社的永远唱不完的悲哀,至今还是。

凌讲师的教学,其实有点沉闷,可能自己也有些懒惰,有时候就感觉来过日子。而且,在学院学习,许多时候都是说分组功课占了较多的比率,所以希望找到比较勤劳的组员,那么就可以应付自己的不足了。

有时候凌讲师缺课,或是上课时间不足,那么我们就必须补课,往往都是选择在晚上时段。我比较喜欢晚上上课,因为没那么热,没那么累,而且穿着舒服。

记得有一次,我穿着便服到学院上课,他一看见我就说:“怎么穿着老拖来学院?”

我听了,停顿了一下,想想什么是老拖?后来想了一会儿,我看看自己的脚,原来老拖就是拖鞋。其实我就是很喜欢穿拖鞋,因为这样比较舒服,比较自在,至今也是,我可是穿着拖鞋走天下,只不过走远途就穿球鞋而已。不过“老拖”这个词,我至今还记得。

凌讲师也是我的篮球教练,虽然他的球艺不怎样,我看着他打球的模样,总是不顺眼,可能不像我所认识的球友吧!那时候,我也有点开心,终于有一项比他强。不过,我还是尊重他,而他也很勤劳地带领我们训练。我们学院的篮球队在他的带领下,也冲出了一片天空,把冠军带回来了。

记得前往吉隆坡的篮球选拔赛,我趁搭他的车,对于一名主将来说,是必须的,因为要避免主将漫长的中舟车劳顿,影响现场表现。我们在车上聊了很多,不过内容也忘了,实在太久了。

凌讲师和其他讲师也很照顾我们一班学员,有时候也会有一个小聚会。记得,有一次的聚会,我们到Ms Khoo 的家烧烤,凌讲师和孩子也参与,我从照片中看到的。对于远到他乡的学子,适当的群体生活是必要的,而且能够时常在一起玩乐,真的很开心。

翻开相簿,看到了一张照片,原来是在林明山拍的照片,我才回想,我们曾经登过林明山,也是我第一次登林明山。

我无法忘记的一件事,他和黄讲师在我发生了投诉事件过后,对我的关心,令我非常感激,也让我明白做事不要冲动。

后来毕业了,我曾经和朋友到过他的家,也是最后一次见他。

我们的生命中,总是会出现一些让你值得回忆的往事,而我现在再开始回忆,以前在德伦敦学院的日子,值得我把故事写出来,因为希望这些故事,可以在我以后的日子,还是记忆犹新。

(后记:我在写林明山的故事,看回照片,大家都穿着运动装,我还是穿着“老拖”,身穿短裤。)


Friday 17 September 2021

我第一次到热浪岛


在师训学院受训期间,很多时候都没有回家,要不然就逗留几天后就走人了,就好像读书时候,总是四处去打球,而在受训的时候,也选择四处去旅游,尤其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赖碧田就住在登嘉楼Merang,她提起了热浪岛,是前往热浪岛最方便的地方。我很喜欢去海岛,于是在一个假期里,我们相约去她的家,计划去热浪岛。

碧田的家是一间具有马来特色的木屋,屋子非常宽敞,踏在木板上,还发出吱吱的声音,看来这间屋子已经是很久的历史了。家里只有碧田的爸爸妈妈,非常客气,也欢迎我们的到来。我们就在碧田的家住了一个晚上,准备明天一早出发前往热浪岛。

明天一早,碧田的爸爸安排了前往热浪岛的船只,我以为就好像一般的快艇,可是眼前一看,是一只约十五至二十尺长的小船,我的心里还在想,能不能到达对面的热浪岛。碧田让我们吃下定心丸,渔夫时常出海捕鱼,没问题的。于是,我们就拿着简便的行李,搭上了一只小船前往热浪岛了。

我记得以前去海岛,都是非常大艘的渔船,这是我第一次坐那么小的渔船,想起来,觉得很刺激。

当天的天气非常好,有点热,但是风平浪静。船只行驶到半途,我和阿媚还要求船夫让我们掌舵,挺好玩的,阿媚则显得非常紧张,搞到大家也紧张不已。

行程耗时两个小时,到达热浪岛已经过了中午,大家就迫不及待跑出去玩乐。我们还出海浮潜,可是对于这一点,我印象不深。

这里的沙滩非常美丽,沙子非常细,站在沙滩上,脚底感受到软绵绵的,非常舒服。这里的海水非常清澈,我很喜欢,投入大海中,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。

几个人就好像小孩一般,浸泡在海里,然后很开心地玩乐,几位美女还穿着泳装,摆出了许多姿势拍照。

热浪岛没有游客,旅馆还在兴建中,没有餐馆,我们就住在一间刚建好的小屋子,晚上的时候,大家就拿旅馆提供的锅,然后煮了快餐面,随便填饱肚子就好了。

隔天一早,我们就到海滩走走,我很喜欢热浪岛,非常清静,没有人潮,让我好放松,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,好好地享受我的海岛之旅。

后来,我们又顶着烈阳之下,又搭上了渔夫的船只,到了碧田的家,已经是累垮了。

我从小就喜欢拥抱大海,爸爸时常带我们去海边游泳。那是我第一次到热浪岛,之前到过登嘉楼的停泊岛和棉花岛,都是正在开发的岛屿,没有什么设备。而热浪岛,确实非常美丽,现在回想起来,实在太值得了,真的应该感谢碧田带我去了一趟热浪岛,让我怀念不已。

我很喜欢大家一起出游的日子,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,那种年轻的放纵,那种无包袱的生活,让我很自在,至今我还是很怀念,年轻真好,可是.....

(后记:后来,有几次再去热浪岛,可是发觉已经不一样了,我再也感受看不到以前的美,很可惜!)


我的实习生活


在师训学习,必须经历两次的实习生活,每一次的实习历时两个月,让我们学习适应教学的环境。我不知道我在实习的时候学习到什么,可是我知道最苦的是要写很多的详案,然后要设计有趣的教学计划。对于一个不是很有设计感的人来说,确实是非常痛苦的事。

我第一次的实习学校是在甘马挽,我曾经到过甘马挽,好像是回家的感觉,所以没有什么有趣的事。

第二次的实习学校是在文冬本祖令小学,我以为是在文冬县,曾经路过,应该没问题吧!

宋溪本祖令华校,学校处于文冬和劳勿之间,除了本祖令华小,还有美律谷华小。我、美燕和韵诗被安排到本祖令华小,美燕是我的室友,韵诗是我的同班同学,大家相处几本上是没问题吧!

我们被安排在一位独居老婆婆的家,家里空间还很大,厨房也任由我们用。那时候的女村长很热情,安排了一切,我们就在这里住了两个月。

我来自马来人居多的地方,所以甚少看到整个村里都是华人,就是一般的华人新村。我们每天走路去学校,走到了村口,会路过一条街道,那里有杂货店和咖啡店,所以我们时常在回家的时候,就在杂货店买些食物回家。

早餐的时候,学校的清洁工人会为我们点餐,她就回到附近的小食档买早餐给我们,好方便。

午餐的时候,我们经过杂货店,看到想要吃得的食物,就买回家自己煮。

晚餐的时候,就随意的煮就好了。

我们三人,轮流煮食,解决了我们的两餐。

记得有一次,我煮了一道马来风光,我就是照着妈妈的烹饪法,然后就尝试去准备,结果,整间屋子都是峇拉煎的味道,呛得我不断地在打喷嚏,可是我还是很喜欢吃这一道菜。

还记得一次,我煮了水,竟然忘了关火,结果整个锅都烧焦了,还必须买一个回来赔给屋主,多么不好意思,幸好没发生意外。

实习生活,给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,我从来没有接触的生活。这个乡下生活,我从来没感受过的生活,他们生活简朴,地方不大,来来去去都是熟人。时常会看到一群村民,骑着摩托到果园或是胶园,时间不早了,就会看到他们已经在咖啡店闲聊了,很是自在。

家里没有电话,而村长就把她家的电话号码告诉我们,所以当她接到找我们的电话时,她就会通过窗口,叫我们去听电话。在那一段时间,很感谢她为我们安排的一切。

在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室内体育馆,我曾经到那儿打羽毛球。学校的宴会也在体育馆举行,居民们都出席晚宴,非常热闹,就好像我曾经参加过的群英会(全国篮球赛,都会举办群英会,宴请工作人员和球员)。

闲来无事,我们会到附近的地方看看,我记得一条小溪,溪水非常清澈,凹凸不平的石头。我们还到附近村民的家去看看,看看他们的生活,可是时间太久,印象不深刻。

在周末的时候,偶尔会相约到其他同学的家。

记得有一次,我到劳勿,玲玲实习的地方,很开心,当地的人带我们去白叶山。我们坐上四轮驱动车前往白叶山路途,路途中崎岖不平,车子震动不断,抓不稳的话,可能就被抛出车外了,相当刺激又好玩!

达到了目的地,我们再步行到白叶山瀑布。小时候,妈妈时常带我去瀑布,所以看到那瀑布,有点兴奋,我也学当地人,从上游游下来,山水非常冷,水很急,可是很刺激。我到现在还记得,那清澈的山水,又急又冷。

在玲玲的家,我还看到屋主晒着咖啡豆,还有一些农作物。看来,在乡下地方生活,是一种不同的体验。

实习就是这么好玩,可以感受当地的生活,看看四周的环境,这是我在家乡从来没看到的景象。

还记得一次,我们相约到武吉丁宜,陈老师的家。住家建在山坡上,车子往上驶的时候,也显得有点吃力。不过很佩服这里的人,可以把屋子建在上坡上,而且一代传一代。

这里的环境非常好,从楼上的望去,可以眺望到四周的风景,非常舒服。听陈老师说,他们每天就是穿过一条隧道,到对面的学校实习,挺有趣的。

她的屋主很热心,不但请我们吃好吃的,还带我们去卡拉OK,让我们紧张的生活,顿时放松了许多。

从宋溪本祖令前往文冬,会经过美律谷,我也忘了谁带我们去。我们到了美律谷,竟然吃到一餐美味的野味,至于是什么野味,我也忘了。

我看到许多小地方,竟然有一些华小的存在,可以想象当地的人,为了孩子的教育,从来就不曾松懈过,一间间的华小的存在,虽然有的已经成为微型华小,但是大家还是坚持地保留它,为的就是延续华文教育。

毕业后,曾经带队到劳勿,经过我曾经到过的小地方;去吉隆坡的路途中,我曾经经过了宋溪本祖令。我坐在车子上,我回头一看,我很怀念那时候的日子,曾经是年轻的心,少了一份担当!

(后记:后来我曾经路过宋溪本祖令几次,学校还在,只不过学生还在吗?)

一把雨伞


今天我看着天气,有点昏暗,想不到过了不久就下了一场大雨,天天看着天空,变化无穷。有时候到了下午,就大风大雨,然后就雨过天晴,就好像我们的人生一般,起起落落!

我记得到学院报到的时候,学长学姐分派了许多物品,有公事包、T恤、运动装、帽子、雨伞、书写纸、文具等等物品,有的还印着学院的徽章。所以外人只要看到我们身穿的运动装,拿着的这些物品,不难察觉我们就是德伦敦学院生。

当时候,口袋没多少钱,都必须省吃省用,其实一般的师训学院生,家境都是一般而言。我看着这些物品,我很好奇,为什么书写纸和文具都要买呢?难道外面文具店没得卖,而且价格不便宜。我记得朋友曾经说过,他在学院的时候,就是帮忙处理徽章,拿去外头去做,赚了少些的利润。所以,我当时也觉得是其中的道理了。

关丹就好像我的家乡——哥打巴鲁,到了十月份,就是雨季的开始。这时候,路上就会看到许多顶着德伦敦雨伞的人,穿梭在马路上。这时候,我明白了,学院卖我们雨伞的用意。

这一把红白色的雨伞就好像一般的雨伞,只不过多了学院的专用的颜色——红白色,再印上学院的徽章。关丹天气炎热,我们在去学院的路途中,确实是非常炎热,所以还是可以看到许多学院生,每天就顶着雨伞,来回学院的路途中。而我,习惯了炎热的天气,不喜欢拿着雨伞,觉得很累赘,所以我的雨伞是收着的,记得送给人的时候还是很新颖。

雨季的时候,我们一打开门,走出家门,眼前的雨从来没有间断过,有时候从早上下到晚上,相当不方便,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出外。

有时候,路过大马路的时候,站在马路中央的分阶梯,车子或是货车经过时,就好像一阵强风经过,或许身体瘦小的你,也会被大风吹倒。或者是地上的积水,就会溅到你的身上,虽然遮挡头顶上的雨水,却抵不过身旁被车辆溅上来的雨水,那时候,只好自叹倒霉了。

德伦敦师训学院的雨伞,给学院生带来了许多回忆,因为它是一把给我们遮风挡雨的雨伞,也是给我们躲过日晒雨淋的雨伞。

丽琴还说:“凌讲师常常提醒我们,雨伞是夜晚上课不可不备的,是防狼神器!”

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保存着这把雨伞,如果有,那么就应该珍惜,因为从此以后,你再也看不到印着德伦敦徽章的雨伞了,因为德伦敦师训学院已经不存在了。

(后记:我把雨伞送出去,是因为我不怎么用雨伞,我觉得应该送给那些有用得着它的人。)

Thursday 16 September 2021

我眼中的老黄



师训学院的华文讲师有三位,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学员都叫他们老凌、老涂,还有老黄,可能就是因为比我们老吧!就在讲师前面加一个”老“字,以示辈分。

可是老黄(黄先炳讲师)来到学院的时候,还是很年轻,刚从学校申请到学院,他好像还和一位学员同一个年龄。黄讲师年纪和我们差不了多少,所以还很合得来。

记得黄讲师来学院报到的时候,留了一小撮山羊胡,我从来没看过留山羊胡子的华人老师,所以特别感兴趣,心里在想为什么黄讲师留着山羊胡呢?到底用意是什么?

在吉兰丹,留着山羊胡的多数是宗教师,头上包裹着白布,就好像吉兰丹的州务大臣聂阿芝。所以我看到黄讲师留着山羊胡,特为好奇。可能他就是古时候的有智慧的学者,也或许他觉得这样的装扮,会比较成熟。我很好奇,可是基于他是讲师,从来没问过他。

在师训学院学习,真的不可懒散,因为讲师都很勤劳,时常在晚上上课,倒是非常累,可能要学得实在太多了,所以时常补课。

黄讲师给我的印象,比较老成,说话非常认真,比其他两位讲师还沉闷无趣,可能他就好像教导中学生一般的教导我们吧!

我对于黄讲师的教学,印象不是很深刻。我记得他曾经带队,带领我们去森美兰师训学院参加运动嘉年华。那时候,我代表羽球队,而且还生病了。不过他的关心,还是让我抱病上场,虽然最后还是输了。

印象甚是深刻的事件,就是我写信投诉某某讲师,他们所卖的物品比外面的市价还贵。结果被叫到院长室,还被院长和几位讲师几轮轰炸,还警告我如果再闹事,就送我去沙巴和砂拉越。那时候的我,我只有一个疑问,原来投诉是无用的,都是官官相护,遭殃的只有是自己。

后来,凌讲师和黄讲师见我,了解我的状况,并且安慰我,还说院长怎么可能会送我去沙巴和砂拉越呢!安抚了我的心。我倒是无所谓,其实去哪里都无所谓,反正我就是喜欢到处乱跑。

从这件事后,我了解到讲师们是多么的关心学员,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将来就是华校的支柱吧!而且他们是在保护我们,这是我所感受到的。

自从那件事后,我专注我的学业和运动,尤其是在运动方面,我做得很特出,所以也不再受到院方的对付了,而事情也不了了之,虽然后来我的中学老师曾经向我提起这件事,可是我还是保持沉默,不做任何回应,因为这件事让我认清了事实,事实就是残酷的。

讲师们都挺照顾我们,尤其是去实习的时候,我们的学员人数比较多,许多人都派到比较偏远的华小去实习,而我、美燕和韵诗被派到一个小地方——宋溪本祖令华文小学,就在文冬和劳勿之间的一间山区小学。

这间小学学生人数不多,有的是合班制,而且和印小共同使用一个校园。学生都是来自附近的乡村,多数都是从事种植业,我们就租了一间房间,屋主是一位老太太,她让我们用厨房,让我们解决了三餐的问题。

实习期间,我们忙着写详案,除了要应付老师的视察,还要准备详案,免得讲师杀到来,我们什么都没准备,那就糟糕了。还好,视察我们的黄讲师,要来之前通知了我们。

黄讲师在早上就到达我们的学校,他看看了我们的详案,并且视察我们三人。黄讲师的视察,让我有点紧张,害怕不达标。

黄讲师视察后,已经差不多是中午了,他带我们去文冬吃午餐,好久没有吃好吃的,我吃得很开心,终于有机会吃到文冬的美食。后来听黄讲师提起,他点的苦瓜汤,喝了脸还苦,确实,因为我不吃苦瓜,但是其他的菜都很好吃,所以很感谢他带我们去吃一顿好吃的。

午餐过后,讲师还带我们去文冬著名的瀑布——暹孟情人瀑布,好让我们放松放松,可能是好戏在后头吧!

大家都说,讲师视察的时候,会搞到很迟,我倒是觉得,可以吃好吃的,还可以去玩,其实也不错!

在回去路途,他告知他的车镜被石子击到,还好没有破裂,后来我就听了他说镜子会破裂的原理,原来镜子避免粘吊物,这样是可以减少镜子破裂的几率,而我至今还记得这一点。

黄讲师随着我们回家,他就在客厅,笔直的身体,就是摊在地上,我感到很好奇,怎么这个人来到别人家,就趟在地上睡觉呢!后来我知道,原来片刻的休息,就是走越远的路,可能他真的累了。

休息后,他真的精神十足,和我们检讨详案和教学,很迟才离开,而我们也在他离开了,松了一口气。

记得有一次,我们一群人和黄讲师相约,去太平拜访他,而且还登上了太平山。太平山之旅,我对于黄讲师的看法,更深的了解,原来他也有调皮的一面,也很好玩。他和我们玩扑克拍,输了就必须灌水,寒冷的天气,肚子里的水,结果那个晚上,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的厕所。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他竟然面对着我们舔完碟子里的食物,我很是好奇,后来我了解,可能这就不浪费食物吧!可是,为什么他不用汤匙呢!原来,他就是那么自我,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。

(后记:几年前,他到吉兰丹进行读书会,我、若漪和丽琴约了他,事隔多年不见,不再是当初留着山羊胡子的他,看了很顺眼,感觉也年轻多了。)

iron woman


我在师训度过了风光的时刻,就是因为我是一名运动员,让我多了一个发挥才华的地方。

师训学院每一年都会进行运动嘉年华(Pestarama),就是因为运动就是我的强项,所以我也乐于为学院做出贡献。

第一次的运动嘉年华是球类,我代表学院参加了羽球和篮球。我们的篮球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在选拔赛脱颖而出,然后获得了初赛权。我们的队伍清一色是华人,身材高挑,也有冲锋队,所以我们在运动嘉年华获得了冠军。

纵横篮球场那么多年,从来没有在全国赛获得冠军,但是我终于在全国师训运动嘉年华的篮球项目获得冠军,也算是给我一个弥补吧!

第二次的运动嘉年华是田径赛,我也参与赛事,在学院的选拔赛,我已经获得了两项项目的参赛圈,那就是抛铅球和镖枪。一直以来,我都是代表学校参加铅球比赛,所以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难事,可是却甚少玩镖枪,所以没把握会做得很好。

代表学院初赛,是要付出,必须时常去练习,而练习的场合可是凄凉,因为学院根本没有一个正当的练习场所,我就是拿着镖枪和铅球,然后到学院附近的空地,然后独自儿拿着镖枪和铅球练习,我也忘了是否还有其他人在训练,总之我觉得那是孤独之旅。

抛铅球和镖枪确实是一项非常沉闷的运动,一直重复的做同样的动作,抛了铅球,然后再去拾回了,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趟!镖枪也是一样,丢得越远,走得越远,然后就是来来回回地,把镖枪拿到起点,再跑向前把镖枪丢出去,然后又走去把镖枪拾回来,有时候,也感到挺无聊的,不像篮球那么刺激好玩。

讲师也不怎么教导我,因为我也大概捉到丢镖枪的窍门了,抛铅球更不是问题,所以他也让我自个儿练习,有时候我也显得非常懒散了,练到差不多时间就溜走了。

练了一段时间,我们田径代表就去参加选拔赛,而我如愿以偿,获得铅球和镖枪的初赛权,而这次的比赛地点是在砂拉越古晋,就这样的就踏上了飞机,到古晋去参加比赛。

我曾经到过古晋好几次了,都是参加全国篮球赛,而这里也是我饮恨沙场的地方,就是因为一场球赛,我们的球队奉送了可能到手的冠军,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马运动会。

我们的队伍住在师训学院宿舍,比赛地点是在古晋体育馆。

铅球和镖枪比赛是没有初赛的,只要选手抛出六次就完结了整个比赛。

我的第一项比赛是抛铅球,我走到赛场,每一个选手的体格都是非常巨大,高头马大,我看着她们的体型,就是那种所谓抛铅球的选手,而我的体型好像跟她们格格不入,一看上去,就已经比下去了,或许可以说没得比吧!可是,我也看过许多如此的选手,她们的体型并不代表她们就能够抛得好,所以我也尽力去抛,成绩是如何就忘了,总之不是包尾,还值得安慰!

到了丢镖枪比赛,镖枪除了讲究力气、体格,其实还必须考量的是跑动的速度,虽然我不是时常玩镖枪,但是我感觉镖枪就好像篮球,而我就是那个时常抢篮板球的人,然后把球抛过半场的人,所以我的臂力也不错的,应该可以获取很好的成绩。

我拿着镖枪,从起点开始起跑,速度越来越快,因为这样可让我使出更多的力气,然后把镖枪丢出去。镖枪飞上天空,然后枪头落地,那就是镖枪的距离了,而我的习惯,最远的距离往往就是第一次抛出的镖枪。

比赛结束了,裁判公布成绩,我不负众望,得到了第一名,也是说得为学院争取了一枚金牌,这是我的荣耀。

一直以来,代表州篮球队到全国各地比赛,总是和冠军擦身而过,说起来是有点遗憾。想不到,我却在不是我所熟悉的运动项目中,荣获了全国冠军,虽然只是师训学院的全国比赛,那也是值得安慰的事。

后来,大家都恭喜我,而带队的讲师,也遵守诺言,当场拿出五十令吉赠送予我,我开心得不得了,那可是我的努力所得的,也是我的零用钱。

比赛结束,我们也趁机会四处去走,这是我第三次到砂拉越,只是同行的人不一样了,感觉也不一样,是满满的回忆。尤其是有机会乘搭船只到对岸,坐上那只小船,然后船夫吃力地划动船桨,在急流中把我们送到对岸。

比赛结束了,我们回到学院,我也被大家称为”iron woman",就是因为我在镖枪项目中获取金牌,不管那是一个贬低的称号还是称赞,我倒是无所谓,可能讲师也忘了我的名字,他们只记得我的称号“iron woman"。

“iron woman",两次运动嘉年华的冠军,使我被选为91-93年的最佳运动员,那是我的荣耀,也是我值得回忆的往事。

可是,我就是凭着许许多多的卓越运动表现,可是我却无法考上我属意的体育系,后来我告诉自己,也可以这么安慰自己,不选我是你们的损失,我也从来不感到遗憾。

也可能是命运的安排,我不再参与任何运动项目,就如我曾经说过的,上天很公平,关了你的一扇门,又开启你的另一扇门。我不再是”iron woman",也不在运动场上奔驰,而是改变了跑道,在键盘上行走,我已经是一个写作人。

burung kakak tua


我擅长运动,什么运动都略懂皮毛,篮球更不用说了,可是对于音乐和美术,却是难倒我了。粗手粗脚的,怎么可能做到好的作品呢!玩乐器更是不敢恭维了。

音乐是必修课,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课,还好有些人的音乐细胞比我还遭,五音不全。

我的音乐讲师——Ms Khoo,一个单身女子,斯文文雅,很有气质,可能学音乐的人都是这样吧!看到人总是笑脸,说话的时候,总是慢条斯理。可是我却无法融入她的世界,所以上音乐节的时候,确实非常痛苦,而且还非常沉闷,因为我无法做到那种温文儒雅的举动,而且我曾经是蹦迪的人,怎么能够静静地上一堂音乐课呢!

在那时候,必须买几种乐器,有吉他、笛子、鼓棒和口风琴,然后时常必须考试。可是这些乐器都是一个学期,然后就不学了,而且价格不便宜。

我开始学习吉他,还请教了一位学长,可是学来学去,都不会。学长还说必须留长指甲,可是我却无法留长指甲,因为要打球。

记得有一次,讲师让我们弹唱一首歌。我选择了“Burung kakak tua",民间的一首歌曲,而且很容易唱,应该没有问题吧!

我学了很久如何弹吉他,歌曲很简单,应该没问题了。我很幸运地被讲师点中了,我拿着吉他,然后就走到前面,好像很厉害,其实心里很害怕,不知道会不会弹错,会不会唱错,而且会不会唱得走调,笑脱大家的大牙!

不过,我还是硬着头皮弹唱,我开始弹唱,好像弹得很好,也唱得很顺。我非常专心地看着吉他弹唱,完全没看其他人,好像陶醉在自我的世界里。

弹完了,也唱完了,可是我看着讲师的脸,她笑着看着我,然后对着我说:“你唱错了!”

我很好奇,怎么会不对呢?我就是唱这首歌长大的,很简单的一首歌,怎么会唱错呢!

后来,她唱了”Burung kakak tua",果然版本不一样,我突然感到很尴尬,然后看着她,怎么一首歌,竟然会有两种不同的版本!

不过,后来我成为了国文老师,我还是唱着我的版本,可能这就是吉兰丹版的,而学生们都唱得很好,我还教导学生们如何扮演“burung kakak tua",然后很开心的跳唱。

我对Helen 讲师很有印象,不是因为她很温柔,是因为一首”burung kakak tua",一首我怎么学都学不会的版本,可是我却有属于自己的版本,一首属于我和小孩之间的版本。

初来报到


1991年,我到中正小学当临教,校长还让我当三年级的班主任,当然我的真正职务就是篮球教练,要不然也不会调我到早上班,方便我教球。

3月份,我收到了德伦敦师训学院的来信,叫我去报到。我打点了一切,还买了一个旅行袋,因为不知道要呆多久,所以就带去想用的东西,因为口袋没那么多钱。

我记得,到了关丹巴士站,已经有一群德伦敦学院的学姐学长在等待。她看到了我,拿着一大袋行李下车,应该是明白这就是要去学院报到的新生吧!

然后就问我是不是要去德伦敦师训学院报到,我说不是,因为我在等待叔叔的接我,明天才去报到。想不到,他们会害怕我们这一群新生人迷失方向,还来到巴士站接待,领着迷失羔羊回家。

后来,我被安排到绿园,四层楼高的店屋,好高哦!我拿着行李,走上四楼,已经累死了,虽然是运动员,平时跑几十圈都没问题,但是从来没有爬这么高的楼梯,这次可难倒我了,看来这两年半,就是要过着爬楼梯的日子了。

不过也好,不是住宿舍,比较自由,那么就好好地面对接下来的师训学习生活。我也觉得没难处,我一直以来都是四处乱跑,每一个假期都去打球,过着团体生活,虽然很慢热,但是也不难沟通。

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,实在太好玩了,也很刺激,因为你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待遇。突然间,就有学姐学长叫住你,然后叫你立正,唱国歌,有的试探你的国语,问了很多问题,问你从哪里来?问你的专长?问你喜欢当老师吗?问你问到你很烦!还好,我的国语还行得通,尤其是友族学长学姐倒是不怎么为难我!

我觉得到了学院,一定要认识相熟的人。我认识了一个来自吉兰丹的学长,听那口音,不难察觉是吉兰丹人,所以他也特别照顾我,看到有人要欺凌我,就好言相劝。

我的运动强项让许多人认识了我,尤其是在球场上,特出的表现,他们也不敢怎样对付我,有的像收纳机一样,希望我加入他们的学会,当然是运动方面,其他的方面,就没那么特出了。

那时候,感觉会说流利的国语,还会运动,确是是有许多好处,至少不会被人霸凌。

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规矩,那几天,许多同学好像被学长学姐霸凌,有的是精神上,有的是肢体上,有的是语言上,好像轰炸机一般的侮辱你。

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祝家满,因为他的国语口音充满了华人腔调,结果成为被学长找砸的对象。至于如何侮辱,我也不提了,不过那时候的新生人,内心确是必须强大,要不然,天天以泪洗脸,或许有,我也不知道,因为我没有面对如此的对待。

那几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,每天好像明星般赶场,赶了一场又一场,然后到不同的场合,听不同的人说话,到底在说什么,我也忘了。还好有运动和活动项目,倒是让我放松了自己,不至于那么沉闷。

在这期间,我被安排去拜访学姐的家,就好像面试一样,一个个地介绍,然后说了很多话,只是感觉到,为什么每到一个家,就要做同样的事情,我也不怎么善于沟通,看到那么多陌生人。我认识了其中一位来自吉兰丹的学姐,是我球友的女友,当时候的一段对话,倒是令我感到很不好意思,可是就不便提到了。

就是在那一个星期,好像天天都在闯关,闯了一关又一关,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人,什么时候让人看你不顺眼而整你,你不知道会不会起了回家的念头,然后会宿舍打包走人,可是这个状况应该不会出现吧,许多都是抱着当老师的念头到学院,当然有的人,却不在乎这一行业,他们只不过是碰碰运气,不喜欢就走人。

可是对于我,却是另一个出路,当时的我,认为只有当一名老师,可以继续打球,做我喜欢的事情,继续混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。

(后记:后来我不再教球了,不再参与运动项目,去学习科技,原来我发现科技对于我的教学,发挥了很大的帮助。)


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21

下雨下大大


在德伦敦的学习生涯,我认识了许多人,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,大家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,有些人的说话,还持有自己地方的口音,而我和若漪及丽琴交谈时,都是以福建话来交谈的,虽然我不是福建人,和秀芳则是用华语,我们都是来自吉兰丹哥打峇鲁,一个只有不到5%华人人口的小地方。

我认识了三个来自登嘉楼甘马挽的同学,她们交谈的时候,是用甘马挽华语,听起来有点怪怪的。慧珍是我同居友,玲玲是我的好朋友,还有一位我忘了她的名字(有人提起,叫钟丽芬),可是我却记得我时常叫她”下雨下大大“,不是因为她会下雨,而是因为我向她学习甘马挽华语,跟她学得的一句话,就是”下雨下大大”,口音很有趣,所以至今我还记得。

“下雨小大大”,比我年长,原本当临教,进入师训就是为了能够当个正式的老师,我也是。她留着一头短发,很好看,带着眼镜,斯斯文文的,总是带着笑容,人也客客气气,虽然我时常和她玩闹,时常取笑她,叫她“下雨下大大”,可是她还是很客气的回应我,从来不发我脾气,我想她一定是一位很有爱心的老师。

“下雨下大大”,其实还有后面一句,可是我却忘记了,希望再次见到“下雨小大大”的时候,再问她后面的那一句,不知她还记得吗?

一场网球赛


我是1991-1993年的德伦敦师训学院毕业生,这一批人数约一百多人,分成三班,学院没有宿舍,我们都是被安排住在外面,我也挺喜欢,不喜欢住在宿舍,感觉有些束缚。

我住在绿园之家,我家对面还有两家,欧之家和情韵。我记得很清楚,欧之家的楼下就是中药店,而情韵的楼下就是农药店,两间店的都是卖药的,可是却是强烈的对比。

我时常跑到欧之家,一位好朋友的家,而欧之家就在情韵的隔壁,偶尔我也会跑到情韵溜达。

记得有一年,我们集聚在情韵,大家围在电视机前,看一场网球赛,一场世纪之战,美国网球手张德培(Micheal Chang) 和对手的激烈球赛(忘记了哪一年),让我们都感到非常刺激。我对于网球不是很懂,就是感觉两个人在对打,好像羽球,可是曾经玩过,但是不大会玩。可是看着电视里的网球手对打,球速非常快,有时候还听到网球手的呼喝声,因为每打一个球,都是用尽了力气。

我不是很喜欢看网球,有时候拉锯赛,可是好几个小时,有时真的很闷。可是我喜欢看网球的氛围,喜欢观众看球赛的态度。网球观众看到好球,他们就会拍掌赞赏,整场球赛从来没有吵杂声,而且观众也很尊重网球手,让他们专心打球,不像羽球赛,观众的欢呼声实在太起劲了,有的拿鼓,有的敲打,有时感觉到很干扰,因为曾经领教过了,或许球员的心里因素不好,那么就会影响了表现。

这一场球赛,打起来相当刺激,比分一直拉扯,一场网球赛,往往就得花几个小时,所以打网球,体力一定要非常好。年轻力壮的张德培可打得很好,可是他却遇到了好对手。

我们都非常支持张德培,不断地为他欢呼,无他的,就是因为张德培是美国华裔,是黄皮肤,是黄种人,我们当然要支持他。那时候的张德培还很年轻,他还在17岁的时候,就已经拿下了法国公开赛冠军。不过这是一场硬战,打起来一点也不轻松,有好几个球,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。

后来,结果是如何,我也忘了,张德培赢了吗?我看还要真正地去搜查一下资料。不过这一场球赛,确实打得很好,要不然,哪有那么多人在喊叫!

身为一名运动员,真的替张德培高兴,一名亚裔运动员,却能够在网球赛脱颖而出,真的很厉害。亚洲人的身材,力气都是输给了西方人,可是却赢在他们的毅力,还有他们的运动精神。

一场网球赛,不管会不会看的,还是喜不喜欢看,可是我们确实聚在一起,大家一起看球,大家一起欢呼,大家一起度过一个难得的晚上!


我家对面的”阿姐“

两年半的师训生活,每天赶着去学院上课,时间也好像不等待人,一间屋子,人口太多了,浴室和厕所都必须轮流,就好像在银行一样,拿着口喊的号码,等待下一轮的机会。

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、听课、呈堂、讨论功课、考试,还要参加各项活动,虽然过得很忙碌,但是很充实。

回到家的时候,已经是累垮了,还要做功课,桌上的打字机,从来没有停过,滴滴答答的声音,已经让我们再熟悉不过。有的就打开一本本厚厚的书籍,然后在啃书,准备面对考试。

有时候累的时候,就歇息一下,听听大家的说话,偶尔好笑的,就开怀大笑,以驱散那沉闷的时刻,而我最喜欢睡午觉。

我们家的对面是三层楼的店屋,刚巧正对面就是住了一群跨性别者(俗称人妖),她们几个人租了楼上的单位,一群姐妹住在一起。窗口贴满了海报,看不到屋里的状况。靠近窗户,还可以看到用了三夹板搭成的房间。

记得有一次,朋友叫我到窗口,看看她们的举动,这时候,我听到有人大喊,喊得非常大声,我听得很清楚,‘Saya nak lelaki!",有时候,还很清楚地听到她们在吵架声,而且还传来摔东西的声音。她们的举动,当然我们是不明白,因为我们就是不同圈子的人而已。

她们的就在我们的附近生活,偶尔白天的时候,她们就好像普通人一样,穿着T恤,还有松宽的长裤,走起路来扭扭捏捏,看似很一般女子没两样,可是他们发出声音的时候,不难知道他们就是跨性别者,然后就在附近的商店购物,或是到菜市买菜。

我曾经在泰国的火车上,看到这一个族群,她们喜欢装扮自己,然后出现在你的眼前,可能那就是她们自己吧!而在泰国,她们已经是受到认同的一个族群,她们还可以参加“泰国人妖皇”后而出人头地。

我家楼下的这一条街道,在入夜的时候,变得特别宁静,朋友说这是一条”阿瓜街“,晚上的时候,是她们找生活的街道。

她们就穿得花枝招展,然后等候顾客。这时候,就会看到有车辆慢慢地行驶到我们家楼下的马路,然后停在她们的前面,车里的人就要把窗口调低,她们就会上前搭讪了。谈了几句,或许就可以看到她们登上车,然后就离开了。

我时常跑到对面朋友家,有时候很迟才回家。我走下楼,然后准备回家的时候,就会听到一声很沉的声音叫我:“Abang,marilah!"

我听了,转身看着对方,原来是“阿姐”,马上回她:“Saya bukan abang!"然后飞快地跑回家,到了我家楼下,以迅速的速度,打开门锁,然后立刻锁上门,跑上楼了。可能我的样子太中性了,头发短短,穿了一条短裤,以为是找“阿姐”的顾客,所以她们也来向我搭讪。

我时常穿梭在这一条马路,也很习惯她们的存在了,她们也从来没伤害我,我总是看到她们的时候,就赶快离开,免得她们又来和我搭讪了。

后来,记得有一次,我和她们在很近的距离,很清晰地听到她们以吉兰丹话来交谈,那是我熟悉的语言,原来其中的她们是来自吉兰丹,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。

我想起来了,小时候,妈妈时常带我们去朋友家打麻将。时候不早了,妈妈就会叫一辆三轮车,然后我们就坐上三轮车回家。回家的路途中,我可以看到在三三两两的打扮妖艳的女子,站在屋檐下,好像在等待人,后来妈妈就说她们是跨性别者(那时候,我们叫她们pondan),我们也习以为常了,因为她们也不会伤害人。不过,过了一段时间,我不再发现她们的存在了,听说是被宗教局的人取缔,因为她们的行为是不被回教教义的认同,所以受到当局的打压。

很多年后,我看了许多有关LGBTQ少数群体,也看了有关跨性别者资料,原来他们只是不认同自己的身躯,就好像把灵魂装在不对的躯壳里,所以才会想要改变自己。可是,在一个不被认同的国家,他们又怎么能做自己的呢!其实他们就是可悲的一个群体,无法做自己,确实是非常痛苦的事。我还听朋友提起,她的跨性别朋友也是为了躲避被有关当局取缔,而远离他乡,到国外去找生活,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,做自己。

到底有多少“阿姐”已经在我们的社群里,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一个数字,因为社会的不认同,他们只好隐藏自己,有的勇敢做自己的跨性别者,却受到许多人的唾弃或是霸凌。

最近,看到新闻在报导这一群跨性别,为了找生活,不管疫情的严重,照样是出街等待顾客,结果被警察捉个正着。

我不知道她们的下场如何,可是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,都能够好好地过生活,因为这是我们的权益。

(后记:LGBTQ族群,一直以来都不受到社会的认可,有的在成长中遭受霸凌,有的在职场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,有的被家人唾弃,尤其是跨性别者,更是受到各方面的打压,而选择远离他乡,其实她们只是要做自己而已。)

绿园—我两年半的家


在师训的日子,我们都被分配到不同的家,有的几个人,有的十多个人,就视乎屋子的大小。

我被分配到在一间四层楼高店屋楼上,就在最高的一层,每天上下几次,要胖也难!

我的家——绿园之家,住了十一个人,由于我很迟才到,所以被分配到后房,只有三个人。房间里置放着一张约一尺后的垫褥,还有一个太空厨,客厅就放了一张折叠桌,那就是我们这两年的家产了。

我的同房,两位美女——美燕和燕屏,一个青春美丽,一个斯文大方,自从师训毕业后,再也没见面了,或许有也忘了,实在太遥远的事情了。

美燕,名花有主,时常在周末的时候,就冲着回家了;

燕屏,家住麻坡,周末只好留在绿园,后来就在这里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,然后跟着他漂洋过海,到东马去了;

彩莲,同是吉兰丹人,我叫她叮当,至于为什么叫她叮当,其实我也忘了;我看回照片,我们曾经到新加坡旅游,也很感谢她的招待,让我和玲玲在毕业前夕,可以到新加坡一游。

雅媚,绿园的老幺,当然是年纪最小的那位,每天眼睛朦朦的,好像睡眠永远都不足;她和先生曾经来吉兰丹一游,而我也招待他们住我家,哪知道,因为害怕蚊虫,她竟然逃之夭夭。那是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,我印象很深刻,因为我驾着我刚落地的新车去机场接他们;

秀琴,家里的老大,因为最年长,她就是最大,什么事都找她拿主意,而我也乐得清闲,有人帮我解决了许多事;

慧珍,我们都叫她校长,她就坐在我旁边,人长得高高瘦瘦的,非常爽朗的一个人,家里开了杂货店,我和同学还曾经到过她的店,还吃了冰激凌呢!

丽琴,绿园的美女,很好的笑容,还是篮球队球员,可是高高瘦瘦的她,跑起来,还是无法摆脱那美姿态,可是我起来倒是感觉有点怪;

秀文,可不是郑秀文,斯斯文文的一个人,可是有点独来独往,可能不是同房的,也不是同班同学,少了话题;

宝珍,来自直凉的女孩,个子矮小,有点可爱,后来加了面子书,看到她还是老样子;

蓉玉,时常会用客家话和我交谈,偶尔会感到有些亲切,因为只要我的亲人才会用客家话和我交谈;

而我,不甚回家,总是爱四处乱跑,口袋的钱不多,但是也可以来一个背包行。

我记得我是同房里最后一个睡醒的人,她们也不吵,时间到了我自然会醒。而我醒了,燕屏已经在梳着她的长发,然后她就对我说:“还不醒!”而我就懒懒散散地起身。因为我不需要打扮,头发短短的,衣装简单,很快就梳洗干净,然后就冲下楼,如果穿着运动装,还可以走得更快呢!

一间屋子,住了十一个人,非常热闹,每个人的生日,都有大家的祝福,偶尔就搞个生日会,吃吃喝喝的,非常开心。

墙壁上张贴了工作表,每一个人都必须负责卫生,而我就没他们那么细心了,拿起扫把,就是从前扫到后,不知掉了多少头发,但是可不是我的头发呀!因为我的头发可没那么长。

每一个人的户口都有政府拨放的津贴,每一月的津贴,也足以应付我们的衣食起居。有时候,还可以豪气些,大家相约在周末去看一出电影,再不就去吃夜宵,附近的嘛嘛档,更是我们时常光顾的地方。

入夜了,我和同房偶尔也会交谈一番,谈谈今天的趣事,谈谈自己的功课,谈谈自己的同学,无所不谈,大家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,还是有共同的话题,而交谈的内容还是围绕在我们的学业上和生活。

大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,相扶相持,或许是可以说和平共处,那么才会相安无事。

绿园,我的家,两年半的家,记得我曾经到过那里,楼下还是五金店,至于楼上是住着谁,我也不知道了,因为师训也拆除了,德伦敦师训学院也不再存在了,附近也不再会出现师训学院的学员,穿着看似有点老土的服装和运动装,穿梭在这一带了。

Tuesday 14 September 2021

过关斩将


两年半在师训,也让我多了一个空间,发挥我的运动天分。

篮球、羽球、田径、乒乓等运动,我选择篮球成为我的首选运动,因为篮球本来就是我的强项。

记得第一次的Pestarama,是球类运动,我参加了篮球和羽球。羽球赛是在森美兰的师训学院,经过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,抵达宿舍的时候,已经是很晚了,我们马上去用餐,而我既然经不起一碗鱼头米粉的考验,发起热气,生病了,还没开始打球已经是病倒了。那时候是黄讲师带团,可是还是硬着头皮走上球场,结果还是败阵了。羽球在淘汰赛就出局了,那么只好专注篮球了。

篮球的选拔赛比赛地点是在吉隆坡,是由凌讲师带队。我记得很清楚,那几场球赛打起了很轻松,而且有一场球赛被逼中断,因为下起大雨,而且还下了冰雹,我们不得以找个地方躲起来。几个人躲在一把大雨伞下,冰雹好像炮弹一样地打在雨伞上,发出了叮叮咚咚的声音,我们也乐了起来,大家差不多要拥抱在一起,因为害怕被冰雹打到,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冰雹,我感到很兴奋。

吉隆坡的选拔赛,我们胜利,获得了出赛权。非常难忘的球赛,而且当天还是我的生日,大家静悄悄买了一个蛋糕,为我庆祝,而且还送了一张图画,图画的后面都是球员们的签名。后来我用相框框起来,搬了几次家,都收藏着,因为我喜欢那张图画的感觉。

我们的篮球队进入了初赛圈,地点是在槟城的师训学院。我们获得了初赛权,凌讲师也不敢松懈,还是指导我们继续练习。鸭子走、青蛙跳、跳长凳、跑篮球场....每一个人晒得好像马来妹(丽琴和美娇说的),我倒是无所谓,也习惯了,因为打球就是这样!可能对于他们来说,这可是苦差,不过值得回忆!

在球场上,我遇到了我的中学同学,她是代表登嘉楼师训学院,可是看到她的球队,只有她是华人,当然她们的球队也不是我们的对手。她还时常向我提起:“你给我球,让我上篮都不进,真是的!”后来她也不当老师了,跑去当空姐直到现在,可能她找到了她的一片天空吧!

我们都是清一色的华人,而且其中几位都是有篮球的底,加上有几位球员高头马大的,若漪、美娇、校长(忘了她的名字),都长得比我还高。她们一举起双手,把篮板都遮住了,敌对的球员,别妄想可以投篮了。

身为控球手的我,制造了许多机会给惠莲和春梅,她们一拿到球,就像火车头一般,马上冲向前,来个漂亮的上篮姿势,为我们的队伍争取了许多分数,可说是我们队的功臣。当然还有丽琴和美艳,另外一位,我也忘了她的名字。

我更不用说了,已经是升级为州队教练了,也知道如何布局,所以这几场球赛对我们来讲,根本没有一点难处,结果不出我所料,我们获得冠军了。身为队长的我,代表了球队上去领奖,大家都感到很高兴,能为自己的学院争取荣誉,当然也不忘来个合照,全身紫蓝色的运动装,加上一顶帽子,显得更加帅气。

几场的篮球赛,我看到了大家的团队精神,我也成为她们口中的“Captain”,至今还这么称呼我,希望她们永远都记得,她们的“Captain",带领着她们过关斩将!

(后记:美娇说:“每天的训练时间表,从早上七时多到十点,然后下午五点到七点多,晒得好黑,那时候,差点被当成”马来妹了“!”我们的教练——凌讲师,确实是非常勤劳,其实我也忘了!)


登山乐吗?

最近甚少出外骑自行车了,就走到公寓顶楼的空中花园。

我在做运动的时候,看着四周的风景,这些美丽的风景,陪伴着我,就算是我一个人,我也不会觉得孤单,而且我也享受这份孤单。

我望着远处,好远好远,也不知道多少公里处,我看到的是一座又一座的高山,然后一座接着一座,环绕这这个小城市。隐约约的高山的之间,还有厚厚的云层。可能气温比较低吧!云层沉淀在高山之间,就像少女般的躲高大的身躯后。

我喜欢运动,我喜欢去游泳,我喜欢去海岛,可是我又不怎么喜欢爬山,因为森林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木,让我的视觉 一片模糊,看不见前方,有时候也让我有些恐惧。

我在学院受训的时候,曾经好几次到森林里露营,我不喜欢那种感觉,它不像在大海里,很舒服的,可以看到前方,感觉前方很辽阔的,没有一点压迫感。

记得有一年,我们一大班同学到柔佛的金山爬山,这是三天两夜的行程,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实在是太累了。虽然那时候的我年轻力壮,可是也觉得身躯已经不属于我的了。

我们每一个人都背着一个很沉重的包袱,背包里装着我们的食物、衣服,还有必需品。我们就是这样子背着背包,走了三天两夜。

 一路上,我们跟着领队,他就是一个熟悉的登山客,带领这我们越过了一座山,穿越了每一个树林。我看到的都是高耸的树木,密密麻麻的树叶遮住了照射的阳光,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阳光的照射,也感受不到一点太阳的温暖,而现在的我们,汗流浃背的,非常热,只不过是行走了好远的路,给我们留下的痕迹而已。

我们越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,走上一段又一段的斜坡,然后又走下斜坡。大家都没有办法停下来, 因为我们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,到达露营的地点。虽然很累,可是大家还是必须继续走。

到了露营地点,大家就搭起了帐篷,然后就起了营火。晚上还下着雨,非常不方便的。我们吃着带来的罐头食品、干粮,还有快速面。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,就几个人一起挤在帐篷里,身体的感觉还是很潮湿,或许是心理作用吧!

过了一个晚上,我们又收拾东西了,连垃圾也必须带下山,这是领队交待的,千万不要遗留任何东西在山上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这也许是爬山人的禁忌吧!可是我在下山的时候,偶尔还是看到垃圾的,难道留下垃圾的人,不相信禁忌吗?

下山的时候,领队带领我们攀峭壁而下,虽然有绳索捉着,但是也必须看顾自己的安全。可是对于我来说,这倒是一项挑战。我们就是一个个地捉着绳索攀爬下峭壁。

越过了峭壁,也越过了不知道多少个树林,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到到露营地点。我们到了一个瀑布露营区,我们必须在安全的地方露营,必须远离瀑布,在空旷的地方扎营,因为在雨天的时候,瀑布的水量特别多,甚至会倾盆而下,威胁了人们的生命。

到了第二个晚上,大家更是特别累了,看看背包里的食物,就随便吃饱就睡觉了。可是还是有人起着营火,必须守夜的人,就在营火前,不让火熄灭,偶尔就加上几根木材,继续让木材燃烧着。躲在帐篷睡觉的我们,还是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营火的闪烁。

隔天一早,我们就是随着瀑布走下去,走了好久的路,看到四周的花草树木,还有各种昆虫。虽然曾经到森林里露营,看到的都是树木和昆虫,这是再熟悉不过的情景,但是爬山则是第一次。

我们在最高峰的地点拍照留影,我们也在露营地点留下足迹,我们也在峭壁前拍下得意照片,现在看回来那些照片,我们还是那么的年轻。有时候想起来,年轻真好,精力充沛,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我们走下山后,到了一个瀑布野餐区,有许多游客在野餐和嬉水。这里就是我们的终点,三天两夜的爬山记就此结束了。虽然还有朋友问我还要去爬大汉山,听说必须越过七座山,我拒绝了,我不敢再领教了所谓的爬山乐趣了,我还是到海岛,悠悠闲闲地躺在海边,吹着海风,或是去浮潜,相熟美丽海景。

事过二十几年了,原来时间就这么地过去了,我回想起来,我们就是一群力气充沛的年轻人,喜欢到处去游玩的年轻人。现在,我们也步入中年期了,再过几年,我们也退休了,离开了我们的工作岗位,再开始我们的另一个人生。

不管是去爬山,还是去海岛,这些不难是年轻时候的一种经历。人生分成好几个阶段,就好像一个迷宫般,我们打开了一扇们,遇到不同的人,经历不同的经验。然后再打开另一扇门,又有另一群人进入了你的生活。每开一扇门,会遇到不一样的人,偶尔会让你的人生颠覆,会改变你的人生。

而我,每开一扇门,我遇到了不一样的人,他们点缀了我的人生,我的生活也因为他们的出现,使到我的生活更加精彩。我开始记起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,因为就是现在,也不需要怎么为生活拼搏了,闲来无事,就是数一数生命中的过客,这倒是一件趣事。

我不知道那一扇门,我再也看不到前方了,或是犹如一些人说的,会看到一道光,引导着我向前,或许那就是我的终点吧!

我的回忆——师训


昨天师训同学邀加入Zoom聊天室,也不知道是谁,所以犹豫了一会儿,不过还是加入了,原来是师训同学。

聊天室里是好久没见的同学,有的曾经见过,想不到大家过了半世纪,还是可以通过网络世界见面。

大家还是老样子,隔着一层荧幕,无法清楚看到对方,或许高清的镜头,还看到对方的眼角上多了几条皱纹吧!

有的是同班同学,有的不是同班同学,但是大家都很谈得来,主要的是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圈子,大家的话题都是差不多。

大家的一番寒暄,惠莲提起我刚出版书籍,我还也大略地介绍了自己出版的书籍,大家还笑说,以后也出版一本属于我们的书籍,我倒是无所谓,只要大家交稿,其实要出版书籍不是难事。

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,我住在一间住着十个人的店屋,每天爬上四楼,可是没感到怎样,年轻吗!多的就是精力,加上自己是运动员的关系。

每天早上,大家都争着用厕所,然后就匆忙地梳洗,接着,就走下四楼,再越过一条大马路,走到师训学院。

师训学院就在一间国小的附近,几排的单层建筑物,我想起,我的课室就在食堂旁边,而食堂的老板还是吉兰丹人,他知道我也是吉兰丹人,对我也特别亲切,我们还以吉兰丹话交谈。我还记得老板准备的鸡饭,他的鸡饭和平时吃的不一样,尤其是辣椒,比较偏甜,特好吃的。

单层的建筑物,到了中午时刻,显得特别闷热,头顶上的风扇,根本无法驱散那股热气,那是我很不舒服的感觉。其中一位来自金马伦的同学,每天看着窗户,样子有些忧愁,或许她真的非常不喜欢如此的天气吧!也可能离家背井的关系,有点乡愁吧!

我在师训学院度过了两年半,给我一个非常难忘的回忆,虽然时间已经过了很久,但是其中的人,我还是很有印象,因为他们都是陪伴我成长的人。

可能接下来的日子,我会设立一个部落格,然后再把故事一个一个地写出来,让我找回那已经失去的回忆。


我突然很怀念......


我设计了很多个部落格,许多都是有关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旅程,自己的教学生涯,孩子的成长,可是我却忘了,当我开启我的教学生涯的时候,我曾经是一个从德伦敦毕业的学员。所以,我决定设计一个属于德伦敦的部落格,找回我在德伦敦的回忆,并把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写出来。

从我第一天踏入德伦敦师训学员的时候,那已经是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个出路。

我曾经告诉自己,我要当一名警察,而当警察是我的自愿,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当一名教师,而且是一名充满热忱的教师。

我相信上天很公平,当祂关了你的一扇门,祂又会打开另一扇门,让我们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。

我开始我的师训学习生活,我认识了许多人,认识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,也从此改变了我!

我之所以选择教育,是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,而我还是在幻想的时候,我希望我即将面对的世界,可以让我感受到挑战性。结果,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,我看到了自己的前路,是一场又一场的挑战,而且挑战中,充满了乐趣,充满了欢乐,充满了人情味,让我的人生无憾了。

我原本就不是一个读书的料,可是好动的我,却感觉学校的生活更加适合我,因为可以和学生混在一起,显得我更加年轻了,尤其是我不再当华文老师,而去当一名国文老师,而且还和一大群小屁孩凑在一起,而我也成为了老小孩,我感觉我的心年轻了许多,而且充满了欢乐。

虽然学生都叫我Cikgu Lee了,可是我还是从来没有忘记,我是受华文教育的老师,所以我坚持华文写作。

两年半的师训生活,确实过得非常精彩,过得非常充实,我突然很怀念......

我离场了!

今天看到丽琴在面子书分享的帖子,她升职了,不过必须到中华华小。 我曾经到她的学校,一间靠近她家里的学校,而且在学校执教多年。我以为她会继续执教直到退休,可是却因为升职而调到中华华小。 我在2022年,疫情后,就去找我们的同学,也包括了我们的绿园姐妹,当然基本上都见到面了。差不多三...